当下的教育理念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邓树科
[导读] 一个民族要健康快速地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邓树科
        安徽省蒙城县永兴实验高中  安徽蒙城  233500
        一个民族要健康快速地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教育影响源远流长,它的求同教育理念某种程度上压抑人的个性发展,阻碍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的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使大量的知识分子低俗庸俗,自私保守,桎梏了创新意识。时至今日的应试教育和名不副实的“素质教育”,仍然是这种“求同教育”和“功利教育的”的翻版。它束缚民族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的教育和西方很大差距。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目前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分别是:美国356人英国121人,德国104人,法国59人,日本22人....中国2人。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拥有14亿人口,泱泱大国!何以至此?我认为除了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及诸多因素以外,教育理念是其根源之所在!
        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实际情况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结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多是高分低能!我们的学生除了会做试卷还会干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创新是完成高等教育后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创新的理念应该从幼儿教育开始,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过程乃至于整个人生当中!世界上有很多卓越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在没上完大学就功名成就,爱迪生,高尔基,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等。
        本人认为造成目前的情况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在西方老师和家长鼓励学生去探索世界。

杨振宁有一个侄子在美国,上中学时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他家地下室做化学实验,有一次实验发生了火灾把家里的地下室都点着了,杨振宁弟弟非但没有责备他侄子,反而把实验室搬到了楼上,后来这位学生获得了哈弗大学的助学金,成为一位有名的科学家,拥有多项专利!反观中国多数的教育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前行,每一种原因和结果都似乎不需要证明,这种理念和方法如何让学生有所突破和创新?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上面!我们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小学时时候,回家家长问的第一句话大多是“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而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话应该是“今天你有没有提一个让老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是循规蹈矩,一个是鼓励创新!说到底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在亲自毁掉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家听父母的,在他们看来做一个好学生就是按老师和家长的说的去做,无论有没有道理。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就业等一切都会由父母包办!西方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他们的课堂多是开放式的,他们上课的时间甚至不要求学生一定坐在凳子上,他们老师甚至不需要备课,因为他们老师无法预测到课堂的结果!他们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学校,教学考评重分数,学生攀比看分数,家长督学重分数。学校补课成风,为的是提高平均分;家长花大钱给孩子请家教,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教辅机构兴盛,借提高分数吸引家长和学生;线上辅导生意火爆,仍然是打学生分数牌。高校选拔培养对象,也重在看考生的分数。
        教育理念的偏斜根深蒂固,片面追求分数非常吃香。办学者、执教者、学习者、家长、跟着高校需选拔者,形成了庞大的顽固的畸形教育理念的打造集团,搅动着这个时代,劳民伤财,培养着畸形学子,迟滞着这个民族的前进步伐。不要说创新教育,不要说求异思维教育,不要说发散思维教育,更不要说发明创造培养;就连基本的三观教育就已经非常薄弱,基本的道德教育和养成都成问题。
        这种现状的改变,仅仅靠几个有识之士呼吁,难以奏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应该是政府行为,要有强制性的政策,要有有力的机制。首先要大胆破立,选拔评价上放弃片面重视分数的理念,树立首先重创新思维能力、重动手创造能力。从而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转变家长和学生的学习理念。
        日本,韩国虽和我们同属于东亚,在被西方殖民的同时,他们的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教育理念也偏西方化。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学!培养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这也就解释了为啥日本有那么多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苹果,华为,微软,波音……哪一个不是靠创新!创新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处于不败之地,西方人靠创新统治了世界,我们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被西方人掌握后经过创新用它打开了我们国门,让中国遭受了百年耻辱!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理念就不会有创新的动力,也就没有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一代代学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