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辰淼
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浙江省浦江县 322200
【摘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受益者、传承者,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影响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品质教育”的达成,其基础是教师品质的提升;“品质学校”的建成,其关键也在于教师队伍品质的提升。而“品质教师”之“品质”,不仅仅要求教师有自信自强、正直宽容、敬业负责、公正平等的个性品质,更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教学造诣,专业发展的远大追求以及自我更新和理性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品质教师;个性品质;教学质量;自我更新;理性反思
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迫切呼唤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教师输出,高品质学校的建设,以及品质教育的达成。品质教学主要指有品质的教育或高品质的教育,体现在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师生高水平发展上。概括地说,品质教育就是做有内涵、有文化、有特色、有信誉、有质量的教育。而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质教师”和“品质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开展“品质教育”需要考虑建设怎样的品质教师团队?如何成为品质教师?这两个问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永恒的话题是教师个人发展的持久追求。
一、品质教师应有健全的个性品质
教师的个性是影响学生塑造和谐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个人的性格往往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位具有优秀性格的教师将会是学生效法的楷模,是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生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更有利于形成浓郁活泼的课堂气氛,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同交往的过程。有友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课堂就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这种良好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心理作用,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功能。保加利亚医学博士乔治·洛托诺夫首创的“暗示教学法”的成功运用,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当竭力培育教师健全的性格品质。要求教师,自尊、自信、自强地对待自己;正直、尊重、宽容地对待他人;敬业、负责、协助地对待工作;平等、公正、自律地对待社会。只有当教师形成健康的人格,其身心健康发展时,教师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获得幸福感。
二、品质教师应有专业的教学品质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一种以培养人、教育人为主要工作的职业。教师,也是一类人,是指教师职业的从业者。总的来说,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以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人。要做好教师职责所需的工作,还需要教师拥有专业的教学品质。
(一)教学造诣精深
品质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高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创新精神。虽然品质教师需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或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但并不代表他们是“纯粹的学科教书匠”。他们要有宽广的人文性视野,有研究者的自觉,在课堂中浸润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维,极力激发思绪、开创思路。不仅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表达,还可以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成师生思想创造的资源、交往的“伙伴”。
(二)追求专业发展
自主追求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是培养品质教师的前提。“教育经验表明 ,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一位品质教师,必然是一位有意识地要想获得专业发展的教师。只有唤醒和培养教师自主发展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品质。
自主意识包括对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过去发展过程的反思意识,对现在发展状态的评估意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在知识迅速更新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中,教师不能仅限于他的三尺讲台和几本教科书,只有保持终身学习和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正所谓“意识决定行动”,教师有了专业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品质教师应有主动的内在品质
教师在其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个人性格特征、制度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即便是两个处在相同的制度和工作环境中的教师,他们的专业成长轨迹以及成长结果也基本上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是教师个性差异使然,尤其是教师的内在品质在起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内在品质中,是否拥有较强的自我更新意识和良好的反思习惯是教师能否成长为一名品质教师的首要前提。
(一)自我更新意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品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自我更新的意识。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学科知识,还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也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尤其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当中,能否自觉地学习,意味着能否在时代潮流中维持自我更新的能力。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日常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是常见的专业生长点,所以教师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理论、工作实践、他人的经验等多种渠道中获取方法与技巧。当教师的更新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的学习时,也就要求教师拥有更强大的学习能力。
教师职场是其专业成长的平台和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新学科知识体系,来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知识体系,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教师也可以通过培训、讲座更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管理技巧,并将技巧应用于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增长教育机智。在这一意识的指引下, 教师就能拥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方向。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够主动采取反思、自我激励或自我调控等方式实现自我专业的成长。
(二)理性反思习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内在品质是教师的反思习惯。理性反思是教师得以从经验中成长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社会角色,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可以说教师的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教学实践的持续反思过程。在教师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教育智慧。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就充分显示了反思的价值。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许多相关研究,也同样可以证明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反思,可以从自身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教学体验、学生反馈、同事评价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文献等汲取经验教训, 提高教育教学的驾驭能力——改进了的采取反思行动的能力;变化了的关于课程、教材或教学领域的信念;进一步澄清了的教学什么是重要的一种态度或价值观;改善了的教师的情绪状态或品质。
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指出,目前教师反思习惯的养成及其反思的深度、广度与效果深深受到教师所处生活境遇的影响。当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浮躁功利的氛围中时,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以及学科的反思就会被削弱;当教师被事务缠身时,就没有时间进行反思。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要消除教师专业成长的障碍,创造有利于教师反思和提高其专业自主性的文化与体制,提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时间,避免教师在工作的重荷下形成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张华.“教学品质”之我见[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06):3.
[2]毛凤鸣,林琳,徐林,杨红,曾荐英,廖永琴,李琴,王冬艳.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教师发展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9(23):40-44.
[3]柳德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品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4):28-30.
[4]周斌.品质高中建设的基石是“提升教师品质”[J].江苏教育,2018(42):18-20.
个人介绍:鲍辰淼,出生日期:1996年8月,女,汉族,浙江浦江人,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