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菲
(义乌市第六中学,浙江 义乌322000)
摘要: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两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生物;生态意识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退化的严峻挑战,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还能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生态文明是人类素质修养、思想品德等的一种全方位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的程度,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生态文明教育显现的结果更像一个拥有精准度量单位的直尺,测量出一个国家整体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展示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解决国家目前的一些环境危机,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拥有创建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怀。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和体系,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的转变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寻求解决目前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2、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2.1优化教学设计,强化生态意识
教学设计是开展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导入,加强学生对具体生物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生态知识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群落的演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让学生就“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一问题搜集一些相关的实例,由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加强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供了条件。
2.2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生态行为
要想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更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生态文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3.12植树公益行”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自己动手劳动将课本上的生态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生物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环境日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让学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了解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真正意义。
2.3利用生物知识,进行生态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分析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融合生态教育的理念,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态知识,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而人的呼吸作用要吸收O2释放CO2”这个知识点渗透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具体的生物知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
2.4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强化生态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奇异景观,并把一些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与之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把生态的多元文化融入学生的记忆中。
2.5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在高中阶段的科目中,生物课程具有其独特性。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内化,并付诸实际行动。为此,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师可以对生态文明教育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生态资源,举办一系列的观景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爱护身边环境”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广袤的大自然,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更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珍惜环境。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公益事业,如植树、捡垃圾等,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实在行动上,还能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结束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师一定要融入生态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们树立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态问题,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具体生物知识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凯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地标的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王兴东,陈壮.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现代交际,2018(04):221-222.
[3]朱天宇.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