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廷秀 孟凡英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学校
面对学困生,大家常说:“静待花开!”,很长时间我是不信的。然而,今年我信了。我们班一群猴孩子,一群曾经让我在课堂上当场气晕的猴孩子,疫情结束后回到学校,在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习迎考的环境下都“开花”了。
疫情期间,所有同学都被困在家里听老师的直播课,没有了老师锐眼监督,学困生们游戏聊天,玩得很嗨;但有志于考高中、考重点学校的同学,与老师交流讨论因为疫情受限,学习很受影响。回到课堂后,他们便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二模考,填志愿等紧跟着启动,迅速强化了复习迎考的氛围,中等生们也开始学习了,进而——居然然影响到了后进生。我们班的这一群猴孩子,居然都开始知道要主动学习了。
少年曾经都有梦
XYT,手游玩得疯狂的人。为了游戏可以不吃不喝,可以整夜不睡,作业更是经常不做。在疫情期间,都是天天挂在网上,人在玩游戏,点名不应,提问不答,打电话询问,回答说我网卡了。家长管不了,老师管不着,老师又气又急,却只有无奈。但是重回班级课堂后两周时间,他变了。坐在后面的他经常跑到黑板前听课,作业独立做,按时交,课前课后主动帮老师拿实验器材。下面是我与他的对话。
“为什么这段时间开始学习了?”
朝我看看,“他们几个都学习了,没人陪我玩游戏。”
“浪子回头,老师们很高兴你的改变。只有这一个原因吗?”
“我对汽车自动驾驶有兴趣,我的志愿是大众自动化驾驶,但是分数线比较高。我希望自己努力一下,冲冲。”
“你很聪明,努力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关键是你对游戏彻底拒绝了吗?”
“我把手机上的游戏都卸了。”
“你有四个手机,都卸了吗? 你昨天晚上的数学作业有抄袭,前一部分是抄的。”我看着他,平静的说。
“老师,我都会做,不信你问。”
“我相信你的话。但是你抄了,承认吗?”
疑惑地看看我。“抄了,前面部分。”无奈的低着头。
“我能看出来,没有这个本事,我也做不了你老师。那么昨天为什么又抄了呢?”我是语气平和地问。
“昨天我回家的时候有点晚,也有点累,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恰好妈妈下班回来看见我趴在桌子上就认为我昨夜又玩了一夜游戏,骂了我一通。我就让她骂,不做作业了,今天早上来学校抄的。”
“那你现在能理解她了吗?”
“现在能了。”
“改变需要你的意志力。咱全卸了,专心学习,行吗?”
“行”语气干脆。
XYT,这个学生的故事让我陷入沉思——记得六年级报兴趣班时,XYT想报汽车模型,但报名晚了一步,没名额了,哭着让他妈带着找我,换其它班都不肯。就一直哭,我只好跟汽车模型班老师求情,增加了他一个名额。
就是这一点兴趣的火种,看来一直未曾熄灭。三年来他都没认真主动去学好语数外,家庭环境,个人意志力薄弱等副作用一直使他处于游离状态,直到班级环境整体在改变,我曾经的召唤和期盼忽然发生了影响,那未灭的火种得以重新点燃。
不想躺成俗人被抛弃
QSY,一个读到六年级不知道纪律为何物的人,上课期间双手斜插在兜里面东溜溜西逛逛,喝水,上厕所,招呼都不打。不接受所有批评,不管这批评来自于谁,是何原因,都一个“高八度”声浪顶回去。到了八九年级,表面上收敛了些,但是她爸爸妈妈来学校找领导投诉老师多次了。一个其他班级的老师看不下去,批评她一下,她爸爸就来学校找领导论理。她自己也是经常找校长找领导哭诉自己的委屈。她还会到顶楼的阳台上去晃悠;上课了,人不进教室,吓死老师。
她的作业,做不做没人敢问。疫情结束后,她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她要学习了。她一天几遍找我问数学问题,找英语老师去默写单词。老师说,你这节课努力一点,看能不能默十个单词?她说,不,我要默二十个。下面是我与她的交流。
“你现在的学习态度,让所有老师都对你刮目相看,我们非常高兴,但也纳闷为什么以前的你不学习呢?”
“我爸妈说,学不学无所谓,我们家每个月有四五万的房租收入。”
“房子还在,为什么现在又学习了呢?”
“有一天,您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在于你的财富多少。有的人有钱没志向,俗不可耐,” 听了这话,我觉得您描述的可能是将来的我。
“躺在财富上,可能会得到一些人的羡慕,但不会得到人的尊重。想做一个于社会有价值的人,好。就这一个原因吗?”
“我是我们班最差的,可是语文,英语,物理补差小组都不要我。班里同学都不和我说话了,GBS不跟我说话了,连RY都不搭理我了,他们都在学习。我被大家抛弃了。”
“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主流,前进的路上,才会有很多同伴,才会有一起奋斗的快乐,来,我们一起加油”。
击掌
QSY,这个学生一直是我又气又怕的人,惹不起。一直是松松的“希望你”,从不敢严格要求“你要…..”,但也一直维系着她的生态圈:RY和GBS.两个人。RY是她唯一的“算是”死党,找领导哭诉,到阳台上转圈,她都“昏庸”地陪伴。我一直通过RY去了解QSY的心里世界;GBS是班长,我班品学兼优的学生,与QSY两家很近,而且是小学一路同伴的,GBS一直友好地关照着她的学习。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她们帮我改变了这个孩子。QSY的桀骜与蜕变反映了家庭和同伴的影响力。也告诉我们,一切努力都不是白费,也许不经意间契机就来了,人就变了。
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心锁”
每粒种子,都想发芽成长;每一枝花朵,都希望绽放灿烂;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获得成功。社会集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裹挟着教育着所有人。一个学生游离在集体之外,学习、行为表现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由家庭、老师、同学圈、社会朋友圈、媒体、个人意志力等构成,学业退步成因的复杂也就在这里。
大多数学困生更无法直接认识到自己的游离行为并主动改正。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真诚面对每一位与众不同的学困生,如何真正以心交心,打开心锁,让学生敞开心扉,才是教育学困生的唯一“钥匙”。教育永远没有万能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心锁”。“铁”树开花,只是“心”勤所至。
上述两个故事中,每一个学生转变的情况都不一样。老师的召唤激励和班集体的滋养是潜在的基础背景,我们还要细致呵护少年的梦想和好胜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护孩子的同情心。老师要始终对游离退步的孩子不离不弃,保持心灵的亲近,始终保持亲和的期盼和召唤,关爱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倾注温暖。发现任何积极因素,都要借机激励上进。
我们班主任始终要有一颗真诚的温暖心宽容心,至少不应该直接宣泄愤怒(任何时候),一面召唤等待,一面寻找或创造孩子“开花”的契机。如果没有耐心,就会关闭“游离在外”的孩子回归到我们老师家长身边的大门。有时难免伤心,失望和焦躁却无济于事。
花总是要开的,但需要心细和“心”勤,才能找到合适的契机。让我们做一个“心”勤的园丁,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守护者,我们要饱含热诚召唤而充满期盼的目光,始终坚持以一颗细心、暖心、耐心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