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周晓菲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已经彻底融入了我国的教学教育当中
        周晓菲
        (义乌市第六中学,浙江 义乌3220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已经彻底融入了我国的教学教育当中。新课改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地方在于是将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风格转化为学生自愿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当中。而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不断加深的一个过程。本文通过对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和探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素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1、科学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知识,教师一般都是以讲授法为主,在无交流、无问题、无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会低,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调动,还可以让学生得到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此,教师可以以高效课堂为教学前提,通过教学氛围的塑造、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得学生得到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得到生物素养的优化,由此可见其构建的重要意义。
        1.2有利于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的创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深化中以及高效课堂的建设中,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让学生得到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用时少、投入少的过程中得到高效化的收益,在生物教学活动的创新中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的高效、教师教的高效,最终使得学生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得到科学思维的养成。
        2、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2.1目标驱动,引领自主学习
        生物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课堂的主动有效。例如在学习细胞生长和增殖这节课时,要求学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然后简述细胞的无丝分裂。并进一步提出自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以及绘图能力。诚然,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要因时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实际,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知识广泛,需要把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智商情商区别,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等等。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目标的驱动力。
        2.2由理论到实践,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首先,生物是自然学科,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学好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从实际生活中提炼鲜活实例,感觉生物的应用和价值,激发学生乐趣,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长久有效的学习。兴趣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例如,学习分子和细胞这节课时,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衰老、凋亡,这节课我们要讲到一种特殊的细胞。现在,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居里夫人和梅艳芳你们认识吗?那你们知道她们是因为什么逝世的吗?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和查找资料,自主总结得出癌症的发生是因为细胞癌变。(提问:通过两位知名人士都是因为癌症病逝,引出课题)其次,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自信,激发正能量,在学习上正向迁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允许学生走弯路。挫折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越做越远。教师在教学中亦师亦友,给孩子们提供公平和谐的平台,敢说、会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2.3利用微课教学,强化学生的生物素养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运用生物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做试验的时候,只是觉得有趣,对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并未得到真正的掌握与理解,因此,为实现学生生物素养能力的提升,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微课教学中让实验步骤直观化、科学化。例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为学生展示豌豆花的结构图,利用高茎豌豆作为母本,矮茎豌豆作为父本进行杂交,为学生展示豌豆现象,然后让学生结合以下内容进行生物知识分析。如如何解释分离现象;孟德尔豌豆实验应用了哪些生物知识;绘制遗传图谱。再通过微课教学的运用使得学生得到科学探究精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自主学习动力的调动中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让教师教的高效,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借助情境实践,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益
        对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而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落实中,实现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手段,在具体场景的创造中使得学生得到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最终实现教师教学效益的质性提升,让高效课堂得到有效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基因物质》这一生物教学时,是在学习细胞学的基础上对染色体进行的探究分析。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健康的生物学习观念,也是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导学生观看克隆技术的使用场景,在视频情境教学的开展中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社会生活中是否可以运用克隆技术进行生命活动的延续?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例“DNA指纹技术”让学生知道生物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情境教学的探究中使得学生得到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既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效益的提升,又可以让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格局,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中实现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让学生既拥有知识又能得到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2.5利用资源,丰富课堂形式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不断加深,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多。自媒体教室就是其中一种,通过有效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进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活跃度和参与性。例如,讲解“DNA的分子结构”时,借助自媒体播放视频,视频中讲述了DNA双螺旋模型构建的过程。看完视频以后,组织学生利用模具,合作构建一段DNA分子模型。在合作构建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思考“哪两种碱基配对,结构才稳定?”,通过借助媒体的白板功能,直接拼接碱基,观察形成碱基对的直径,在这样的边讨论边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认同了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感悟到了DNA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稳定的直径。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和模型,通过构建出多个不同长度、不同碱基排序的DNA分子模型,掌握和理解了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在信息化+实践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亲历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还感受了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体悟了科学探究的魅力,促进了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和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都是围绕着“生本理念”而进行的。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科学探究素养,这样才能在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38.
        [2]常承霞.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才智,2020(04):193.
        [3]黄小燕.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