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志愿者活动课程 培养新时代美德少年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谢双红
[导读] 在本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
        谢双红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构建志愿者活动课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活动组织建议。
        关键词:活动课程;志愿者;组织建议
        引言: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志愿者活动课程,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志愿活动的指导,提高志愿活动课程的质量,进而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生成和发展。
        一、开展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小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1]。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拥有良好的美德,才能更加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也能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小学阶段组织开展志愿活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善良的重要性,并促使其养成尊敬师长、礼貌他人、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等一系列的良好美德。此外,开展志愿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志愿活动的活动内容比较复杂,前期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后期需要负责的内容也很多。在做志愿活动的准备工作时,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在志愿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劳动能力、操作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在志愿活动的收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养成细心检查、耐心整理的良好习惯。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期间开展志愿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教师指导,提高实践活动质量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不能胜任活动组织、统筹规划等一系列的工作。为了保证志愿活动能够高质量的进行下去,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对活动内容的指导。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预防准备工作。根据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性格、体能),考虑“在活动中同学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并提前准备好解决措施。其次,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主要方式,在开展志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志愿活动顺利开展下去。最后,加强反思总结工作。在总结环节对活动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并表扬,并将其树立为校内的“先进榜样”,进而促进校内学生“人人争优”,促进其实践能力和思想品格的提升。比如,在“构建碧水蓝天美丽家乡”中的“清扫街道志愿活动”中,教师着重考察了参与活动学生的体能状态,提前准备了解暑药和功能维生素饮料,为同学们及时补充体能做好了准备[2]。
        (二)讲解志愿者内涵,提高活动参与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学生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美德,教师要加强志愿活动动员工作。对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播放关于志愿者的事迹,比如长期扎根于贵州省大方县毛沟镇狗吊岩村支教的徐本禹和赵小亭两位志愿者,教师可着重介绍其无私奉献、舍身忘我的美德,让同学们深深体会“志愿者”这一群体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节目,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感受优秀青年的良好美的,强化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决心与恒心。比如,在开展“我是社区志愿者”志愿活动时,教师提前在课上讲解关于此项志愿活动的意义:“通过深入走访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并将其制成文件的形式向上反映,以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民生。”在教师的深入讲解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贡献出一份力量,在参与活动之前就拟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内容,比如制作社区地图、制作调查问卷、准备录音笔等等。


        (三)进行头脑风暴,制定高效服务计划
        首先,考虑开展志愿活动的目的,思考“这项活动的受益者是谁”、“怎样做才能帮助到受服务对象”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设置志愿者活动中的岗位[3]。其次,通过了解受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探讨出如何在志愿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确定开展志愿活动的目标。最后,制作项目计划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制定细致的活动计划,比如前期准备工作、中期活动流程、各项流程所耗费实践、不同学生负责岗位等等。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志愿活动框架,让同学们提前做好活动准备,以实现提高学生的志愿活动服务意识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弘扬雷锋精神,探望孤寡老人”志愿活动中,教师让同学们在活动之前思考这项活动的意义,并让同学们开展走访调查,探究“孤寡老人”的实际需求。通过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孤寡老人”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以此来设计了活动框架:“部分同学帮助老人打扫室内卫生,比如扫地、拖地、洗衣服等等;另外一部分同学利用班费买米买面,并给老人做饭。”通过头脑风暴,同学们明确了此项志愿活动的目标和内涵,并细致规划了此项志愿活动的具体流程,为高效开展志愿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志愿服务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构建志愿者活动课程,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事迹、构想活动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组织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才能够增强同学们的认知,提高同学们的觉悟,培养同学们的美德。因此,校方要多组织多样化的志愿者活动,让同学们深入到实践当中去。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校方要充分意识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结合本土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志愿者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服务意识,对于培养同学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品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校方可根据本地的环境状况,开展“我是环保小先锋”主题志愿活动,让同学们深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发现家乡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如垃圾成堆、水污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之付诸于实践。通过组织“环保小先锋”志愿活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养成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良好美德。
        (五)进行反思总结,增强志愿活动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能力,养成学生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良好美德,校方需要在志愿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总结。首先,校方要总结此项活动的实施情况,比如活动中各流程内容、进行各流程所耗费的时间等等,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其次,校方要总结此项活动中各班级、各学生的表现情况,对于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表扬,对于表现差强人意的班级进行鼓励,对于表现不合格的班级进行批评。最后,校方对日后的志愿活动进行展望。分析此次志愿活动的利弊,把握经验,对接下来的志愿活动进行展望,通过反思、总结,提高志愿活动的质量,增强志愿活动的影响。除了以校为单位的总结大会之外,还可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总结大会,不仅让教师进行总结,也让学生进行总结。多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美德的养成。
        结束语:总而言之,只有开展高质量的志愿活动课程,才能够培养小学生实事求是、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良好美德。对此,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借助多媒体讲解志愿活动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等方式,促进学生志愿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鑫锋,孙月,李萍,刘玫君,葛慧芳.素质教育视域下“美育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求知导刊,2020(15):16-17.
        [2]鲜华.小学低段少先队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儿童思想教育方法初探[J].新生代,2020(01):75-77.
        [3]苏娅,唐月悦.彰显社会责任  强化德性养成——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积极构建学生志愿活动课程[J].四川教育,2019(21):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