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晴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 250014)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能够符合现阶段小学学生的实际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审美与快乐”式策略应用的原则、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音乐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审美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体验;教学策略
1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审美与快乐”式策略应用的原则
1.1 引导和启发性原则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灌输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多数情况下,灌输式教学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审美与快乐”式策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启发性原则。也就是说,通过“审美与快乐”式策略的选择,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内容,将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探索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出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又不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2 思维发展性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充分重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形式,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审美与快乐”式策略的时候,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品质等内容,都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设计之中,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
2 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经过本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小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为学生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只能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小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加之有些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缺乏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因此音乐教学能力不足,也就很难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出现这个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程,安排的音乐课时量少,一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课,有时甚至这一两节课会被其他任课老师所占用,学生很难有在课堂接触音乐的机会,这是很多小学面临的问题。
2.2 教学方法不科学,无法提升学生兴趣
把音乐课定义为“教授小学生唱歌”的课,这是很多音乐老师普遍存在的看法。音乐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传授审美方法。同时在课堂上过于依赖于电子设备,如手机、音响等播放器,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教授正确的发音方法,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加之小学的年龄较小,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的组织方式不当,因此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评价机制不健全,音乐欣赏能力低下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可以看做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这种评价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学生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存在教学评价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这首音乐给出了几种“标准”的答案,教学课堂以“老师为中心”,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进而锻炼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记住了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限制了思维的发展,无法激活音乐欣赏的思维,因此也就很难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音乐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审美的措施
3.1 建立学生认知基础,辅助音乐内容理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首先应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音乐乐曲中的实际内容,使其具备充足的认知条件投入到对音乐内容的审美之中,实现对音乐价值的体验。然而由于低年级的小学学生的成长经历与审美阅历较为浅薄,导致低年级小学学生在音乐乐曲内容的理解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认知基础,这对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形成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为了化解这种阻碍,教师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应该以辅助学生的音乐内容理解为方向,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方式辅助低年级小学学生快速地建立起对音乐乐曲内容的认知基础,为其理解音乐内容创造条件。
例如在《大鹿》这一乐曲的教学中,为了使二年级小学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乐曲内容中所描述的大鹿与兔子的故事,笔者首先在课堂中辅助学生建立起了对兔子与大鹿这两个音乐乐曲主要内容的认知概念。在课堂中,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与《大鹿》乐曲相关的动画视频,视频利用生动、灵活的演绎方式将乐曲中的内容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并且通过立体的刻画,将大鹿与白兔两个乐曲中的主角进行了生动的表现。随后笔者继续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剪辑视频,其中为学生呈现出了真实拍摄的现实中的鹿与白兔,其中真实的画面使学生对乐曲中的角色建立起了更加立体而真实的认知基础,在后续的乐曲学习中学生可以凭借对角色认知概念更好地理解乐曲中讲述的角色关系,并从中理解乐曲演唱内容,使其更好地融入乐曲故事之中,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
3.2 营造良好的审美与快乐教学氛围
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全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素质、环境以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三种要素,并且这几种要素之间是辩证存在的,缺一不可。但是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方式,而对于快乐学习的重视程度则明显不够,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学生快乐学习给予一定重视,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环境。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解《草原赞歌》这节课的时候,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小学生播放与草原有关的纪录片,让小学生想象自己在草原上的情景,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3.3 增强学生课堂体验,辅助音乐氛围强化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还应该充分给予学生音乐演唱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演唱过程中对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演唱形式进行课堂中的直观体验。这种提供演唱空间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对音乐的具体演唱过程产生更直观的体验,以此强化课堂中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直观的音乐审美体验。
例如在《郊游》这一乐曲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即组织班级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演唱实践。在演唱活动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中轻快的演唱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对音乐欢快的旋律有了更加直观与主观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使学生在演唱氛围下更加沉浸于乐曲旋律与演唱结构的魅力之中,从中优化自身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直接感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与快乐”式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影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是一种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小曦. 知识创新视阈下音乐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刘媛.基于审美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6):16.
[3]雷莉.略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