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青
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如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就这一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基于核心素养和新课标要求,寻找核心知识
学数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我在教学《玩转三角形》一课时,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了解到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其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教学关键点,进而确定目标:通过更全面地了解多边形,改造多边形,利用动手操作的切身体验真正地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研究领域,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和应用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二、问题的设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问题”
在学习中,问题是推动课堂顺利进行的先驱,任务是教学活动的载体。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探索中。问题必须要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世界,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持续的思考和深度思考。
我在教学《快速清点硬币》一课时,学校热闹的淘宝节过后,各班小金库收入很多的硬币,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下,提出问题“如何快速准确的清点这些硬币?”又如《揭秘编码》一课中,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买东西、坐公交车一般都扫二维码进行支付,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编码?再如(密铺》一课, 学校多媒体教室准备重新翻修改造,如何为多媒体教室铺地砖?
学生身边处处有数学,实际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我就紧紧抓住学生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导思,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列举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好的问题是学习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指向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应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合理的驱动性问题。
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学数学
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依据小学数学知识的可操作性强和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应设置更多的实践活动课。在活动课上,教师可以一边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边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比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自主获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当有学生提出可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长方形后,其他学生便可得到一定启发,即把平行四边形分别转化成自己所熟悉的图形,然后通过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这种把此图形转化成彼图形,把旧知识转化成新知识的方法就叫做“转化”。通过转化过程中的思考、探究、操作、计算、检验等活动,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了自主探究的信心,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真正领略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数学应从现实生活入手,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索合作为动力,让学生主动观察、推理和交流,把数学课堂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数学思考。围绕某个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考察的是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在教学四年级的《玩转三角形》一课时,在问题解决环节,解决了如何将多边形变得稳定;利用推理和证明的方法明确了多边形是否具有稳定性;整节课,在小组活动中充满了沟通交流的方式;将小棒用皮筋连接体现出技术与工程的连接,完成一个有创意的产品,实现了数学与科学的连接,在课程设计中始终围绕着学习方式与思维之间的连接。
教学中着力于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意识。在备课时,我们充分研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时刻牢记学生的因素、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使教材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多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深化。教师应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数学中发现创意的因子,这样一来,数学有用、数学可用、数学能用也就被学生接受。
结合以上具体课例,我们不难发现:善于发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乐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