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琴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知识、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文结合实践教学案例做出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提升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就能占据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地位。新课程提倡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学生主动去阅读,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成为阅读的主体。语文课根据这一理念,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在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几乎各类教学科目都离不开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理解内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首先可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许多汉字都是他们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者是通过请教他人,在平时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积累的。不仅如此,阅读还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汉字的印象,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其次,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理解,能够促进其对一些常用词语的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言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语言。一词多义,同义多词,褒义贬义,修辞手法等语言现象,看起来虽无甚差别,但表意却大相径庭。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方能品味其真正用意和深层含义,而不至于不辨东西,胡乱解释。另外,教师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我们需要先从兴趣的激发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进而逐步形成对应的自主阅读习惯,为文学思维的初步构建做好准备。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文章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从阅读这一行为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性。从新编的部编版教材来看,其中所蕴含的文章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以课本的文章为例,带领学生去感受故事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板地灌输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思维发散的自由,让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文学所带来的愉悦感,进而对于阅读产生进一步的期待感。其次,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我们要注重以兴趣为引线逐步塑造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惰性是小学生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状态,而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文章阅读,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引发学生阅读好感,然后给学生推荐一些故事性强、趣味性突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阅读,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进而逐步形成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实现文学素养潜移默化的积累。
2.2将阅读和写作结合,提升阅读表达能力
阅读不仅提升学生的接受知识、掌握阅读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提升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阅读中的字、词、句和重点句子、思想,同时在让学生模仿阅读文章的表达方式,然后运用此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并且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九寨沟》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散文,在文章中,作者通过生动的笔墨表达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其中对九寨沟风景的绮丽描绘十分形象和生动,在用语方面也十分华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风景描绘的句子以及词语,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然后结合写作表达的方式而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然后结合文章中作者的认知视角深入认知九寨沟,例如其中关于景物的描写方式、用词和句子等,都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此表达方式,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一边思考,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个器官参与阅读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出文章中的整体结构,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和交流逐渐概括文章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和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深入学习以及掌握文章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借鉴文章的表达方式而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景物,在学生描述过程中就是他们自己输出语言的过程,即将阅读文章中的知识运用在实际表达中,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来说,课本里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选择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或者老师帮助学生选择)来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一些随笔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课外的读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往往比课本的内容更大,而且阅读课外书籍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和丰富学生的情感。阅读课外书籍是语文教学在课堂时间之外的延伸和拓展,它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文化积累更加充实,也可以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可以更快地针对问题进行学习,也可以更快地作出解答。比如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就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辉煌。里边的每一个小故事也都会让学生有很多收获,阅读《精卫填海》就会被精卫鸟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阅读《宝莲灯》就会明白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力量以及它的重要性,阅读《大禹治水》就会明白为何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会明白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学习起到的作用,从而明白我国的发展是离不开有这些精神的广大人民的。
结语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语文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早计划,早行动,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邬玲霞.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活动[J].魅力中国,2019(49):176-177.
[2]张秀娣.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外交流,2019,26(34):137.
[3]潘祥献.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智慧,2020(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