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王华栋
[导读]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王华栋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上花园中心小学 0753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受知识储备不足、思考能力偏弱等因素影响,在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更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帮助及引导,以此才能逐步将个人的思辨能力进行提升。但在国内长期以来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该项能力,而在于利用个人讲解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跳过了学生思考和辨析的过程,直接导致学生的该项能力无法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探究过程。我们常常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体现思考对于每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重在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理性辨别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深远意义
        (一)是时代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人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意识的能力提升,这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的人才竞争越发激烈,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的定位要准确,除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努力发展学生健全的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得心应手。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也为小学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二)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
        素质教育下对学生的评价开始多元化,不单单依靠成绩为主,对于促进学生的内心潜能的挖掘和促进个性特征的完善成为了教学的重点部分。以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人的学习品质,把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放在首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之中,语文思维的培养对于建构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情感渗透等方面来说意义重大。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文创新思维的关键,对于促成社会化四有人才的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灵活利用辩论教学
        思辨能力的提升能促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十分有益。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更多教师将提升学生成绩视为了教育目标,但却忽视了成绩提升其实是学生知识储备增长、思维能力提升所达成的效果,导致教育呈现了一定的本末倒置状况。利用辩论教学,便能很大程度上改善以成绩为主的教育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通过长期的辩论分析,使得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该阶段开展辩论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保障教学活动开展的便捷性,教师可直接指定邻桌、前后桌为一小组。分组在学生思辨中的优势十分明显,能帮助学生集思广益,以他人能力完善个人能力。在分组完成后,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辩论主题,让各小组在合作分析后提出各组的想法,再由教师对各组想法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此外,为保障辩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典型问题以及难度适中的问题。


        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文中写到“花生将果实埋在地里”,于是笔者便为学生举办了一次辩论会,让学生辩论“在地下埋果实是花生的优点还是缺点?”这个辩论题目引发了学生的充分兴趣,因为文章中表示花生的这一特点是它默默无闻、注重内在的表现,但笔者在这里提出的这一问题,又潜在指出花生存在了缺点。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热烈讨论,最终有学生表示优点更多,有学生借助原文“挖起来才能分辨是否成熟”的句子表示这是花生的缺点。大家的辩论都有理有据,最终笔者对其论点都进行了总结,并告诉学生事物往往具备多面性,学生若有所思,他们自此培养了一定的思辨意识,在遇到问题时都会积极提出质疑。
        (二)教师可以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通过平日的阅读教学发现,在课堂教学环节适当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反应能力,包括学生思辨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基于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境,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有声有色。那么该如何创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呢?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善于和学生互动交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层面对于阅读内容的感悟和信息反馈,采用适合学生理解水平和接受程度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情景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通过单纯的文意归纳和中心大意的概括,没有过多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误导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极其不利。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个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问题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趣引导,运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营造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份自由的空间。学生只有在适宜的阅读环境下,通过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更多的疑问,才能助长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喜爱,从而转化为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续写文本内容。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续写、改写等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的重要措施,对此教师可通过续写文本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鼓励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为文本续写出不一样精彩的新结局。
        例如,教师在讲解《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们对这个有趣的历险故事进行续写。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思路,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几种可能性,如“鲁滨逊因恐惧海洋而拒绝一切出海活动,因某次出行飞机迫降至荒无人烟的地区,且仅他一人生还,至此凭借丰富的求生经验他开始了新的丛林、荒漠、峡谷等冒险”,或者“鲁滨逊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将成为导游,引导游客们来往于孤岛旅行而赚取了大量的资金,将孤岛打造成了度假胜地”,再或者“鲁滨逊垂垂老矣,向儿子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奇妙历险,勾起了儿子的向往,他收拾好行囊,准备独自去探索无人生还的绝境之地”等等,学生们可以按照教师给出的方向或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续写,对于学生们天马行空的作品教师应予以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的各项思维能力,尊重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思维能力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4.
[2]陈红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思辨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83.
[3]贾小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J].家长,2019(23):87+89.
[4]王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0):140-141.
[5]李东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8(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