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与模块化——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张海燕
[导读] 创新教学方法是适应课改要求、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
        张海燕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创新教学方法是适应课改要求、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支架式教学理论便于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化成容易理解的框架体系,模块化教学能够打破传统语文教材的选文视觉。本文基于支架式与模块化理论在教学中的互补性,在推动二者相结合基础上,就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支架式;模块化;中学语文;教学创新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和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等都在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中学“大语文”时代已经到来。这些对中学语文科目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效,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探究的课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正在进行着一场渐进式、深刻化的变革,以“培养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育人功能”、提升“语文运用、审美、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理念,正在取代传统的教学思维。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教育方法一直在寻求创新和突破,课程建设方面更加开放有序,课堂教学方面也探索出了微课堂等新的形式。但是,本质上仍然局限于单篇课文,没有超越传统的教学范畴。“一言堂”“满堂灌”等落后的语文教学方法依然较为普遍,以学科中心、知识本位、技能训练至上的教学定位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以上问题,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学事业的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中加以解决。
        二、支架式、模块化的理论阐述与可行性分析
        (一)支架式、模块式的理论阐述
        1.支架式教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布鲁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支架式教育的概念,通过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对不同难易程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帮助学习者搭建一个知识理解体系的概念框架,实现对原本复杂知识系统的简化,让学习者更加直观、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理论被广发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科目教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模块化教学理论。模块化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学的目标为基础,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划分为各个模块,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中,也吸收了模块式教学的特点,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注重整体性和统一性。
        (二)支架式、模块化的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1.支架式、模块化教学理论具有共通性和兼容性。从理论基础来看,无论是支架式、还是模块化都需要将知识进行分类,归并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进而进行专门的学习,因此二者具有共通性。而且,支架式理论对复杂系统的简化过程,就是模块化的过程。模块化理论在完成模块划分,进行教学的过程,也是必须遵循一定顺序的、搭建某种框架的过程。因此,支架式和模块化又具有相互兼容的特点。
        2.支架式、模块化教学理论契合中学语文教学需求。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体系下,主要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一是积累、梳理、整合;二是感受、鉴赏;三是思考、领悟;四是运用、拓展;五是发展、创新。本文认为要实现以上五个方面的目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在整体学习、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式学习思维和自主性学习习惯。

要实现这些目标,既要重点分类,专项推进,也要有条不紊,层层递进,促使学生不断攀升,引入支架式、模块化教学理论十分必要。
        三、支架式、模块化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要将支架式、模块化理论运用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必须探索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正确思路,从而形成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强大合力。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模块化思路搭建教学基本支架
        一是以教学目标模块为基础搭建教学支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逻辑严密、科学合理、学习高效的支架结构。例如,从学习的目标上来说,以掌握知识、培养诵读水平、锻炼应用文写作、提升情感体验为主要模块,进行支架搭建。从具体的知识点来说,以写作应用能力培养为例,可以将教学内容组合为立意、结构、语言、情感等模块,以此来搭建写作应用教学的支架,让学生从写作的思想基础、内容结构、语言运用、情感抒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渐进式的训练,从而避免有文采、有学识、有哲理,但是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的“三无作文”。
        二是以教学过程模块为基础搭建教学支架。教学支架不是单一的,语文教学体系可以由多个不同的支架构成。按照“最邻近发展区”概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可以进行大致的模块划分,搭建教学的支架。也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模块划分,搭建教学支架。例如,在培养学生应用文体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将教材中相似课文进行模块化的归并,形成应用文体写作教学支架,由易到难开展教学,引导学习从初步理解,到进入情境,再到独立探索,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支架为基础实现教学的模块化
        一是在教学内容集中化基础上的模块化。教学内容集中化是中学语文教材设计的一种重要思路,现有的教材在单元设计中,这一方面的特点比较突出。但是,模块化的运用并非仅限于单元的设计,能够广泛的运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以在支架基础上,将教材中相似的课文、相似的描述、相似的体裁、相似的情感体验进行模块整合,通过相互对比、集中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记忆,得到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修辞手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本中所有修辞的用法进行提炼,建立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反复、对比、衬托等模块,构建修辞手法学习的支架体系,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在教学形式课题化基础上的模块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不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积累”。就支架式、模块化理论来说,就是要在已搭建支架基础上,以课文为中心,通过加强对课文附带书目的阅读,加强课文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围绕课文构建课题体系,进行专题化教学,进一步扩大教学的范围,引出更多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对于课文和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能力。例如,针对课本中的游记类课文,教师就可以事先收集与游记描述景点相关的材料,以ppt、微课堂等形式,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课文描述的场景,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篇游记写作方法、内在情感,实现学生与课文的深度对话。
        参考文献
        [1]石硕.支架式教学法在培育学生自主性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4):48-50.
        [2]郭红.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6-7.
        [3]郭晖.对语文教学中模块式教学的探讨[J].甘肃教育,2009(23):21.
        [4]何丽,金丽月.基于单元主题 构建板块式语文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