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红
富源县后所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式下,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要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将其与生活化元素结合起来,引导幼儿从自己熟悉的现象、事物与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兴趣
引言
幼儿的科学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奏响“科学生活化乐章”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主导,主动将幼儿的生活与科学活动紧密联结,使幼儿无时无刻不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以直接经验感受、理解科学的趣味与价值,产生对科学的亲切感、神秘感,并在生活化的科学世界里大胆探索和创造。
一、材料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可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或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相应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此外,利用生活化材料,还可以让幼儿切实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幼儿感受创造的价值,从而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探究与创造。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都可以成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学习“沉与浮”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如雪花片、硬币、橡皮泥、泡沫板、钥匙、玻璃球、海绵等,这些材料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们都很兴奋,他们没想到平时随处可见的物品还可以这样玩。又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空隙”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常见的各种坚果,如核桃、瓜子、花生、芝麻等,让幼儿亲自操作并发现物体间存在的空隙,探索填充空隙的方法并学习在生活中合理利用空间。在提供生活化的材料时,教师要确保材料数量充足,材料具有层次性并可供自由选择。其次,多样的探究工具,也可以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能为幼儿探究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温度计、尺子、天平、剪刀、放大镜、漏斗、筛子等各种工具,支持幼儿多方法、多途径地进行探究。
二、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需要教师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情导入科学知识,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还能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一个生鸡蛋和熟鸡蛋,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能够分辨出这两个鸡蛋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现在,老师能利用一个小技巧轻松辨别出这两个鸡蛋中的生熟鸡蛋,你知道怎么做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交流,寻求父母的帮助,与父母一起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第二天,教师将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合起来,并随机抽取一名幼儿展示其学习成果。如果幼儿可以准确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说说其辨别鸡蛋的方法。如果幼儿无法准确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幼儿完成讨论后,需要再次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如果两个鸡蛋外表是相同的,要想分辨出其中的生鸡蛋和熟鸡蛋,可以将其放在桌子上进行旋转,能够较快停止的是生鸡蛋,旋转时间较长的是熟鸡蛋。这种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学习欲望,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环境先行
创设以幼儿为本的物质环境充分尊重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携手幼儿共创生活化的科学教育环境。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幼儿将生活现象“请到”科学教育中。例如,每个幼儿都难以抗拒玩具的吸引力,教师可让幼儿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班级,然后将幼儿的玩具汇集到一起。我们会发现,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具,都可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优秀资源。我们既可以利用它们丰富幼儿的科学教育环境,也可以引导幼儿对玩具进行分类。玩具在给幼儿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他们经常会提出很多出其不意的问题,如“为什么跳跳球可以跳那么高?”“为什么有的玩具可以发声而有的不可以?”“为什么不倒翁推不倒?”顺着幼儿的思路,我们可以开展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育环境,有效培养幼儿细致观察、深入探究科学现象的意识与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与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心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心理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往往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个幼儿提出的问题,切勿因为他们问题过多而失去耐心。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探索、成长历程中的默契伙伴,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共处,鼓励、启发他们大胆猜测、充分联想,以激活他们的科学探究动力。
四、回归生活本身,促使幼儿在科学实践中成长
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是获得相关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及处理信息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皮亚杰认为:学习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关键在于孩子的学习活动是在成人的教导下被动学习知识,还是在其生活情境中的自行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应尽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再引导幼儿将所掌握的经验回归生活并运用于实践中。比如:组织幼儿开展以“春天播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科学教育的“三步骤”,即计划、实施、验证,首先在活动前期组织幼儿进行周密详实的计划,教师与幼儿针对“春天播种”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可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活动的重点掌握部分,“为什么选择在春天播种?”“播种需要哪些程序?”“播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农民伯伯播种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接下来,幼儿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了下一步的实践过程中。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多元化的,应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发现和感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只有回归幼儿生活的本身,才能帮助幼儿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和畅想,丰富生活、积累生活,促进幼儿在科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来说,科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科学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科学知识,激活幼儿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促使幼儿在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倩.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2]吴婷婷.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