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添顺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 邯郸 056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掀起一股热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速高标准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即以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精细化管理逐步取代以经验为导向的粗放式管理。目前,许多城市纷纷启动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开发出许多信息化管理平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难点;对策
引言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交通形式,轨道交通模式表现出十分高效且安全的特征。在轨道交通运输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车辆调度、票务以及客流管控的能力。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因此打造智慧城市,构建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质量。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推广应用难点分析
1.1改变既有行为习惯难度大
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传统基础建设行业长期以来习惯于经验导向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以经验作为决策、管理的主要依据,以纸质文件作为业务流转的主要形式。而信息化管理采用电子化流程,有一定的使用门槛,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上手及接受的难度通常较大;管理人员已习惯于长久以来的线下纸质文件流转方式,对线上的电子化流转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存在抵触和抗拒心理;此外,在信息化项目推广初期,因功能模块没有得到充分验证,为确保业务流程正常流转,通常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全面推广无纸化业务流程,而是线上线下业务并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打压其推广使用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在平台推广初期,这是影响平台全面应用的重要因素。
1.2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足,项目管理中对监理的授权有限,过多干涉监理的工作,导致监理服务不到位。2)轨道交通项目专业多、技术复杂、施工风险大,当前部分监理单位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已无法满足现有工程建设的需求。监理单位人员流动性大、从业不稳定,人员专业实践性不强,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能力差,知识结构老化、职称学历不合理。3)监理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后续处理无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手段,工作责任心和独立性不强、其公正性往往存疑。4)监理市场发展不规范、定位不清、同体监管、权责利不对等,区域性及行业性垄断保护都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3缺乏有效统筹和顶层设计
良好的统筹和顶层设计是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都认识到信息化和数字化对于工程建设、企业发展改革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展各自内部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但通常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统筹,导致所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工作量大,底层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以致于用户需要在不同平台上重复完成同一件工作。例如,对于安全管理平台,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隐患排查时,需要在住建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信息化平台上重复多次操作,从而产生极大的排斥抵触心理。这种缺乏顶层设计的模式违背了信息化管理的初衷,既带来大量重复工作,导致资源浪费,又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对策
2.1对重大风险源重点管控
由于在城市轨道施工过程中,细致地管理和控制各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操作难度较大,对此可以重点管控重大危险源和风险源,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对施工方案的专项审核力度。在整体化管理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指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仔细论证和慎重审核。参评人员需要从轨道资料库中抽取资料并且上报给参与施工设计的工程师,审核结束后方可实施。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必须重视电子方案、设计图纸的应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重大安全风险源进行多维描述,使设计人员加深对风险源的了解,尤其是在专项的施工方案中,应结合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来制作图表,在对风险源充分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最终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和合理的施工参数。在利用盾构机施工时,要明确各个监测点,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盾构机施工的风险管控工作质量。
2.2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进行指挥决策工作的过程当中,主要采用了数据采集、融合、挖掘等技术,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还借助了IDSS系统进行轨道交通路网相应流量信息的采集处理,系统掌握有关车辆行程、列车运行状况的目的。通过科学收集与分析相应的流量数据信息,能够带给轨道交通布局工作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2.3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
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融入现有管理体系,但是在推广阶段,由于任务繁重,应用普及难度大,为确保其顺利推广,仍需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在平台上线试运行的同时,参建各单位建立了以信息化负责人、信息化联络人为核心的组织架构,负责协调和督导平台的应用,对参建各单位的应用情况进行考核,按要求定期收集单位使用意见并及时反馈。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所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平台不断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能够以信息化责任人、信息化联络人为抓手,把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渗透到每个参建单位。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风险识别
在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非常多。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前期,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办理管线迁移许可证等证件,做到证件齐全,否则会使施工无法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另外,需要对施工时选用的机械设备进行风险识别。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盾构施工等大规模的施工内容,在施工现场需要用到起重机械、高支撑模具、脚手架等,施工前,要对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性能符合施工需要,并且可以正常运行。另外,要做好施工监测工作,防止深基坑的崩溃、陡坡崩塌、滑坡等问题的发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地点在城市中,既有建筑和需要保护的建筑较多,要采取措施避免损害这些设施。而且,在施工时会用到大型施工设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污染,所以,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施工风险,比如,用电安全、地质条件等。并且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场地大多位于地下,存在施工界面相对狭窄的问题。如果多个不同专业的施工项目同时进行,各个施工环节会由于空间的限制而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同样的专业施工,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庞大建筑设备不能用于施工现场。
结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社会期望及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长久以来的粗放式、经验式管理使信息化管理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阻力,但通过采取本文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定能使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吴晨,杜佃峰,李武峰.信息化建设在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20(20):103-105.
[2]李新慧.RFID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1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