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宋强强
[导读]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改变了从前技术落后,

        宋强强
        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  山西 晋城0480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改变了从前技术落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现状。通过各个阶段安全问题的总结和规划,优化生产结构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计算机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的展现当前煤矿机电各个阶段的实际工作状况、生产工艺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各项参数的获取也更加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更优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系统
        一、前言
        目前我国各地煤矿机电生产工艺采用传统采煤方式较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炮采、普采、综采等方式。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煤工艺也需要使用大量机电设备,各种设备种类较多,数量繁杂,应用于不同采煤环境以及生产车间当中,但由于各种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方式不规范,也很容易导致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将目前信息化技术引入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当中,能够提高安全保护力度,保障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整个煤矿机电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提高安全保障力度的基础之上避免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是每个生产车间都需要规划的工作重点,但在煤矿机电运行过程中隐患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最大的一种潜在危险因素。因此若要极大程度上降低不安全状态,需要消除各个阶段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力度以及规范操作意识,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的避免隐患,减少隐患发生的条件和几率,将每个可能发生隐患的可控因素在源头上遏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三、煤矿机电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每个安全隐患的产生都是多个可能问题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隐患造成而是综合性的因素,因此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需要将可能发生的隐患进行分类并充分了解其发生条件和特点,以充分避免隐患的各项诱发。
        3.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整个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比例占据较大,主要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足、技术水平规范化较差、文化水平低所造成的;还有就是有些员工会将情绪带入工作和操作当中,操作过程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从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率。
        3.2机电设备
        机电设备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制造安装、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年老失修、机械疲劳、磨损等状况造成隐患,如果尚未及时检查和维护将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严重时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3环境问题
        一般煤矿生产和采集的过程中都需要考察当前天气和环境,避免大风、高热、低温、大雨、通风不足、灾害、噪音等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精力还会引发设备故障,造成隐患。
        3.4管理不当
        管理不当主要是由于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尚不完全,缺乏安全规范操作流程,每个工作人员之间的操作技术并未形成统一、完全、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因此作业流程存在差异,技术水平之间的变化容易导致设备由于技术管理不当造成安全问题。
        四、煤矿机电安全问题的特点
        4.1潜伏性
        潜伏性主要是指煤矿机电在运行过程中很多问题非常隐蔽,如果没有及时的定期监督和管理,很难被发现。

有些问题即使日常检修和维护也不易看出,因此给予煤矿机电在使用过程中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提高安全治理工作将会产生较大的安全事故。
        4.2诱发性
        很多煤矿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一些小的裂缝或一些小的隐患演变而来,没有及时发现,久而久之,随着设备长时间的使用,裂缝越来越大,小问题逐渐累加,也演变为大问题,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4.3渐变性
        渐变性主要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生产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导致与许多隐患由小变大或许多隐患自身未发生改变,但由于系统工作异常而导致隐患在其他工作环节凸现,产生安全威胁状况。
        五、煤矿机电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5.1高效隐患识别体系的建立
        隐患识别工作是整个信息化生产车间所需要改善和提升的重点方向,主要有三种提高安全问题识别效果的方法,首先,现场检查法,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实时进行现场跟踪和数据记录,对各项生产流程和使用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隐患位置,根据现场工作的不同情况合理、灵活地制定检查计划,达到更好的检查效果。其次,动态监测法,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运行状态数据的储存、分析和整理,以便根据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不安全的位置。最后,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系统中各个运行数据建立整体的安全管理数据模型框架,对隐患进行更加具体、综合的识别工作。
        5.2建立煤矿机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2.1指标的选取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收集是以数据选择为前提,需要通过广泛书籍、杂志、论文的阅读来综合性分析各种操作流程中的合适指标,再结合专家和工程师的意见之后进行双重标准的检查与评定,为的就是更加系统、科学的对整体安全体系进行全面评估,提高指标逻辑性,避免数据重复,加强指标与界线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运行效果。指标应具有时间性,时间性是安全评价指标最具动态化的评价标准,保证设备各项运行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5.2.2煤矿机电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煤矿机电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真实的运行指数来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及时将不安全的隐患控制在源头。通过各个参考书籍以及实验数据的各项指标安全评定工作分析可以建立多个安全指标评价体系,达到机电性能、主板系统机电、管理、文明生产等多个阶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各个阶段。
        5.3形成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模式
        形成科学规范安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业务、功能、评定,这三种管理系统,每个维度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来有效进行各个问题的改善和决策。整个安全管理模式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大局意识,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煤矿机电的整体系统维护,以更好地姿态维持运行状态,建立信息化技术辅助功能,加强采集系统机电信息地管理、评价、分析、决策工作,四大工作方向在科学和有效构成下更好地维护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状态。在实施监控过程中提高安全运行状态的评价工作,以及时进行数据对比,消除安全隐患,达到更好的安全使用效果。
        六、总结
        本文从原因、特点、措施三个角度来构建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理论,并分析信息化技术在隐患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改革方向,希望能够对后续各个阶段的安全、稳定使用保驾护航,以更好的技术水平、更优的技术手段、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建设统一信息化技术综合性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生产经营效益,为整体的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隐患预防措施研究[J].韩斌.装备维修技术.2020(01)
        [2]有效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探究[J].李志刚.现代矿业.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