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历史与面对当下——原上海船厂毛麻仓库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工程

发表时间:2021/4/2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莫颖瑶
[导读] 毛麻仓库历史建筑包含一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仓库建筑及一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厂房建筑。

        莫颖瑶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毛麻仓库历史建筑包含一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仓库建筑及一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厂房建筑。在杨浦滨江沿岸城市更新中得到修缮与活化利用。文章以此为例,讨论了历史建筑利用中如何关照历史价值,面对当下需求的问题。
关键词:修缮;更新;历史价值;滨江景观

        引言
        本项目为杨树浦路468号原上海船厂毛麻仓库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共包含两个单体,分别为毛麻仓库和厂房。毛麻仓库建造时期早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工业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厂房建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立面反映了七十年代的主要特征,内部结构具有预制装配的特征。
1、修缮原则
        1.1 原真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原物、原件。
        保护历史建筑真实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历史建筑的主要价值的物化表现。必须保证历史建筑的原存部分不被破坏、移动和篡改,必须完全尊重建筑的美学,历史和形体的真实性是保存历史建筑原真性的重要要求。
        1.2 最小干预原则——在对历史建筑的有效干预中,最小永远最好。
        最小干预原则事实上是对历史和对未来的尊重。因为历史建筑每个时代的价值评判及价值观念都不同,而且由于历史保护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很多过去的价值未必在今天能完全理解和消化。
        1.3 整体性原则——整体保护各种历史信息和恢复历史,艺术和科学不可偏废。
        保护与整治之前必须对保护建筑做深入的研究,包括细致地测绘、搜寻原始图档,力求全面地把握其原有的、完整的面貌和历史;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总体地恢复而不是降低历史建筑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价值。
        1.4 可逆性原则——下一步的处理并不是最后一次处理。
        可逆性原则代表了一种可持续的保护策略,同时也强调了维护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更实际,也使得未来的处理能利用科学知识进步的优势。换句话说,下一步的处理并不是最后一次处理。
2、修缮设计策略
     本工程将毛麻仓库等两幢历史建筑的各个立面和室外楼梯作为外部重点保护部位,空间格局及结构特征等为内部重点保护部位,并参照本市《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要求,对修缮改造范围涉及的房屋质量现状进行全面现场查勘,明确损坏部位、范围、程度等,作为修缮改造的依据。以及根据《保护条例》第三十六条,遵守国家和本市的建筑技术规范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规定进行设计及修缮工作。  

3、主要修缮改造内容:
        期间我们在城建档案馆找到了毛麻仓库的原始图纸,对整个项目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料,给我们的修缮设计工作奠定了依据。图纸1919年到1920年之间,由当时非常有名的建筑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到今年毛麻仓库建筑正好是一百年,在这百年里,它经历了外国资本进入上海,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国营建设时期的高峰这3段历史,整个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堆积了浓妆的历史记忆。

    3.1 外墙修缮
        此次修缮建筑的外墙主要有清水红砖面(毛麻仓库)、涂料抹灰与拉毛水泥(厂房)。各式墙面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清水红砖墙面后期还被粉刷层覆盖。外墙修缮工作应先将其表面的涂层及原有墙面清洗干净,以原墙面砖和原涂料颜色留样作为修缮的依据。
        毛麻仓库由于紧贴黄浦江,常年受江边水汽影响,同时历经暴晒和高温使原有红砖墙面破损严重。原计划清洗修复原红砖材再做表面防水处理的修缮工艺,面临了实际施工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经专家评审会讨论后,一致决定毛麻仓库红砖外墙采用按原红砖样板为依据,定制红砖砌体饰面,需经过多次试验确保其达到原真性修缮标准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厂房涂料抹灰及拉毛水泥外墙采用表面清洗后外墙坏损修复,按原饰面颜色恢复其外墙。
   
        3.2 结构加固
        毛麻仓库原结构主要特征为采用无梁楼盖。室内八角形柱及柱帽保留完整,外形美观,简洁大方,体现了近代工业建筑的特色。但长期的损坏、加建改建、保护缺失影响了建筑的结构稳固性,且建筑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受当时的设计理论、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诸多限制,所用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结构抗震承载力和构造均不能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使本次结构加固面临了较大困难。

        首先从勘察检测方面来说,毛麻仓库本身历史悠久,历史上经过多次的加层改建,图纸资料也不完整,难度非常大。从 2017 年到 2019 年,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考证历史资料,现场勘察检测达数十次,最后拿到完善后的建筑勘察报告及优化后的测绘图纸,为整个项目后续设计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结构加固方案比选中,考虑到目前仓库下方有大连路隧道经过,基础开挖施工的难度较大,且施工周期长,同时增设剪力墙难免对后期建筑室内改造空间有一定局限性。
        为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组织了结构专家评审会。最后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对破损构件的修补,针对板柱体系采用增设屈曲支撑和粘滞阻尼器,针对配筋不足的构件采用增大截面和粘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此方案既符合修缮设计原则和修缮设计策略,保留原有房屋结构风貌又不影响建筑功能;且施工周期短,通过耗散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
        
        3.3 建筑细部修缮
        建筑细部修缮应遵循“尊重原创,注重细节”的原则。
        对保存较好的仓库大门,进行清洗及重新刷漆维护。对损坏程度大的门窗,拆除施工前需做好贴签、注释和拍照留档工作。拆下后按顺序分门别类进行妥善保管。在修复、配制过程中作参照对比,严格按原尺寸进行复制。更新后的钢窗玻璃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以提高外窗的保温防水性能。
        通过比对原毛麻仓库设计图纸后发现,历史建筑在屋面檐口及一层墙裙处均有精美的线脚,现已湮没不存。复原线脚更有利于建筑历史风貌的体现和风格传达的强化。因此设计在最不影响主体外墙的基础上,采用GRC制作线脚予以恢复。
        对北侧室外走廊和室外楼梯栏杆高度不满足防护高度的问题,设计采用增设透明玻璃栏板实现视觉透明性、功能性和可识别性的要求。
        3.4 更新改造部分
        3.4.1新增开窗设计
        毛麻仓库建筑立面呈水平向展开,与江面、江堤等环境中的水平线条关系良好。结合目前的使用要求我们对二、三、四层南面局部封闭砖墙打开,增加开窗面,窗口比例按原框架的比例尺度进行设定,新增窗户延续了立面整体的横向构图,同时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角度有利于建筑节能,也增进了室内舒适度。
        3.4.2现代设备系统的植入
        作为继续使用的历史建筑,在符合基本消防要求的同时还需满足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需求。在不影响建筑风格和修缮要求的前提下,植入现代化的设备设施,为避免和减小设备植入对室内空间的负面影响,新增设备用房根据空间设计尽量集中布置在隐蔽区域。为了把极具历史特点的原柱帽结构展示出来,室内采用无吊顶设计,新增的空调风管及消防喷淋等布置也要结合柱网整体规划,安装整齐。

        3.4.3周边景观系统的融入
        本次更新还需要统一考虑与杨浦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协调方案。南测建筑二层的部分区域将作为架空室外空间全天候开放,将激发与带动保护建筑的开放性与公共性,实现其“城市客厅”的定位,为今后公众的使用带来更大的便捷及更好的视觉体验。
        同时在二层东西两侧增设了景观坡道,景观坡道连接了 7m 防汛墙内外两侧,人流可以从保护建筑二层直接下至 5m 防汛堤上。坡道一方面连接了均为景观开放空间的江堤空间与船坞区域,另一方面也成为景观设计中的活跃元素。
4、历史建筑的当下社会价值
        目前上海大多的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后都与当代的使用价值息息相关。由于毛麻仓库其前身为仓储式建筑,其空间简洁,柱跨规则,结构承载力较大等特点,使其作为展览建筑的可塑性很大。
        2019年改造后的毛麻仓库以崭新的面貌承接了“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的任务。本次展览的主题是“相遇”,其实这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相遇,杨浦滨江历史建筑群和艺术空间的相遇;更是一次时空上的相遇,是一次百年工业建筑历史与现代文明艺术的相遇。
        通过本次的修缮工程,毛麻仓库和周边的场地俨然已成为杨浦滨江的一个新亮点。把上海的历史还原给民众,把上世纪的建筑审美传递给民众,把黄浦江的美景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时其成为上海时尚和潮流的聚集点,未来将带动整个滨江区域的经济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