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麟皓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在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儿童群体的关注度日益倍增,基于儿童在现代城市中的生存现状,“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也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而作为平时儿童活动空间第一选择的居住区景观空间,它的改变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以及建设中应基于儿童的行为特征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不断的改造,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
【关键词】儿童行为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
引言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 2018 年,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人口总数已占全国人口总数 17.88%,达到 3.4 亿人。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由于电子产品的存在逐渐减少。我们对儿童发展的重视要着重于儿童的心理及教育,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是他们的主要活动空间,儿童在活动空间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情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及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应该为儿童创造高品质的室外活动空间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玩耍与成长。在儿童的生活活动中,对于居住环境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例如在环境安全上、硬件设施上、空间功能上等,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儿童行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1 儿童行为特征的相关概述
1.1儿童行为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
(1) 儿童行为心理分析
儿童的心理特征能够分为四个阶段,心理萌芽期儿童对世界拥有一定认知,在意识上开始萌芽,要对其品德进行培养并且教会他一些生活技能;心理发展期已经开始学会与人交往并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与人相处过程中情绪能够有所控制;心理发展协调期能够更加客观的审视问题,并与人合作建立友谊。能够遵守规则,并有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心理形成期开始拥有自我,形成个性,并且能够自己制定目标方向,意志力足够坚定,对自己的行为可以做到自觉、自律。
(2) 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儿童的行为特征受到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大部分行为的发生都是无目的性的,因此也受环境内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当感受的外界刺激时使他们容易表现出紧张、兴奋等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进入相应的性敏感期,从而对性别界限有较清晰的划分,男女儿童间也产生了不同的行为偏好。
1.2影响儿童行为特征的因素
(1) 内在因素
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是受到固有的遗传基因的影响,这也是自然规律的前提,同时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并不成熟,处于不平衡发展,这导致不同个体适应环境的反映不同,为了适应环境也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认为,儿童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受到遗传的重要影响,后天发育是在遗传的延伸和强化或弱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2) 外在因素
外部环境由现象环境、个体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它是由人和物质环境构成的称为现象的环境,在不同的空间环境场所,人们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在同一客观环境中,不同年龄儿童对环境的认知和心理状态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活动。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2.1居住区景观空间的概念与发展
居住区的景观空间从外向性出发,它在城市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沟通了住区与城市。住区内的户外景观空间应利用其开放性充分推进其对外交流作用,从而达到更快的聚集人气,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活的目的。从内向性出发,居住区空间环境的景观空间聚合了使用居民形成邻里,应利用其封闭性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休闲需求,使人们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及依赖感。
2.2 居住区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
(1) 自然绿化景观:在居住区的建设中,容积率的要求是主要标准之一,在居住区空间内,绿地面积占主要比例。绿化的覆盖在空间上对整个居住区进行了美化,根据不同季节进行的植物种植,同时,在不同区域设置的景观节点使空间得到了完善。
(2)道路:除了对空间进行规划并供车辆行驶的主干道以外,居住区内有许多分支的小径为人们的日常散步提供活动空间。在这个偌大的开放空间中,具有半私密性。
(3) 中心广场:主要有为所有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的露天广场,是这个居住区居民群体的活动中心。
(4) 儿童活动场地:儿童专门的活动场地,为儿童专属设计的,是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
3 儿童行为特征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关系
居住区景观空间对于儿童来说他的功能是多面化的。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使儿童随时都可以进行活动,同时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可以满足儿童日常行为需求,在居住区内植被的覆盖率使儿童能够亲近自然,放远视野放松精神。多元化的设计也能更好的激发儿童的成长发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儿童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可以与邻里的伙伴共同游戏互动,居住区公共空间在便捷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了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居住区活动空间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 适应儿童行为特征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
4.1儿童参与模式下的人性化设计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下,参与式设计作为适应居住区人性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已经逐渐被开发商及设计者考虑到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当中去。参与式设计是一种将受众群体带入设计核心过程的设计策略,同时它也被称为“共同创造”、“共同设计”。儿童参与到设计中主要采用采访调查的形式,感知儿童对于心中的理想的居住区活动空间的描述及需求。参与设计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对自己生活居住的空间产生归属和认同感,从而增加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率。
4.2确保安全创造友好的活动空间
儿童在住宅外部的活动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或者完全排除这些安全隐患是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目标。不管是从居住区的整体选址还是各级道路设计都要提高空间的安全性,减少交通对儿童活动的干扰;从设施选材上说应选择无毒、耐磨、环保、易维修的材料;应选用防滑、耐磨材料,做到结实耐用、平整美观。沙子、石砾等松散坚硬物质应避免散落在坚硬平整的表面,还应确保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形成积水,有效防止儿童滑倒。
4.3关注体验刺激感官发展
儿童与周围的空间环境是亲切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感觉体验出发,通过利用儿童的各类感觉要素偏好进行环境设计,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官信息,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提高儿童在景观空间中的活动力,创造出良好的互动性体验空间。从儿童视觉体验上来说,要丰富儿童视线范围内的视觉体验,注重空间环境中光、色彩的把控,以及构筑物尺度的设计。富有变化的光线设计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不同的诱导效果,例如通常来说从一个相对阴暗的空间到明暗的空间过渡时,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儿童的运动方向,反之则会起到神秘,焦虑的暗示效果。当光线变化产生序列感时,能制造和凸显空间环境的层次感,激发儿童的探索欲。
5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应该按照儿童的行为需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在基础设施以及景观设计中,根据儿童的活动需求进行有效的建设,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优质的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 方咸孚等.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 [瑞士]皮亚杰(J·Piaget),[瑞士]海尔德(B·Inheader). 儿童心理学[M]. 商务印书馆, 1980.
[3] 刘梦圆. 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大型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16.
[4] 潘念念. 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户外活动场地设计研究[D]. 东南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