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慧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大连劳动公园是近代日俄统治时期辽南地区最早创建的公园之一,历经多年风霜和变迁,完好的保留到了现在,并一直作为大连人民休憩、游乐的重要场所。由于其建造年代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研究价值,其景观特点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价值巨大。本文在介绍了大连劳动公园概况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公园近代和现代的发展历程,并从多方面对这两个时期公园的景观园区进行对比。以建园史、园林景观特点和公园现状为重点,对公园历史、景观意义和社会影响力进行相应的总结。
关键词:大连劳动公园 辽南近代城市公园 日俄统治旅大 建园史研究
一、劳动公园建设发展史
1.1劳动公园概况:
大连劳动公园位于市中心青泥洼桥,是市区最大的一处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面积72.2公顷,是大连创建最早公园之一。园内功能分区有:游览休息区、花卉观赏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乐区、体育活动区。1982年建成的圆明阁,占地1公顷。1983年5月建成的园中园,占地面积1.8公顷。公园东北部,开辟为儿童游乐区,占地面积1.5公顷。1996年公园在一、二期改建工程的基础上,完成续建工程,公园突出开朗、通透、自然的特点。
1.2:劳动公园近代发展历程:
沙俄强租旅大后,于1898年开辟公园,称虎公园。1899年,在园内植树修路,建一小亭和饲养动物笼舍,开设了苗圃和农事试验场。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大连后该公园进行了逐步扩建,先后在公园内修建了春日池(今绿山池)、体育场、网球场、室内外游泳池(今体校)、游览路等,使之初具规模。1926年,日本人又对公园进行了扩建,种植树木花草。这个时期的劳动公园与同时期帝国主义建造的城市公共园林具有相似的功能,公园里的主要设施是为日本统治者服务的,广大中国劳动人民享受不到公园内各种设施的服务。解放后,大连发动全市参加公园修建工作,挖掘并修建了荷花池、曲桥、池心亭等,并在此修复温室、花坛、水池。
1.3:劳动公园现代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城市绿化事业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园林绿化的恢复与建设时期(1950-1959年),在此期间,劳动公园得到了景观与空间等多方面多性质的发展。二是城市绿化普遍提高时期(1960-1965年),这个时期劳动公园顺应大连市的绿化方针,公园的绿化得到了普遍提升。公园的总体布局更具档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三是中国改革以后的新历史时期(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的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大连市共有公共绿地1765万㎡,绿化覆盖率达40.5%。这无疑是大连城市绿化进步的重大体现,劳动公园这么多年的规划建设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造后的公园绿地与道路结合,形成了亲民性的通透开放式公园。劳动公园还修建健身广场、文体活动广场,以提升公园整体魅力;并打造文化景区,改造台地园、大足球广场,恢复露天讲坛;扩大荷花池、莲花池水体面积,设置木栈道及亲水平台,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建设林荫漫步区、树林草地休闲区;建设风情庭园、精品园林区,融入城市景观,使游人感受季节变化带来的美景。
二、不同时期景观园区的对比
劳动公园历经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现代社会主义改造等多重社会变革,由于不同势力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的差异,园区内的景观在发生变革的同时,公园的规划格局、功能、使用人群也在更新换代,劳动公园的历史地位和人民需求性日益凸显。
2.1近代时期景观发展特征:
近代时期的大连历经风霜和战争洗礼,其城市建设一共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沙俄侵占时期,公园建设初期,俄国人在园内栽植树木花草,建造木亭和饲养动物笼舍,开设了苗圃和农事试验场。此时的劳动公园虽然已经具有公共园林的规模,但仍然缺少基础的游憩娱乐功能。二是在沙俄战败之后的日本侵占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不同于沙俄对大连的掠夺和侵占,而是在延续俄占时期的城市状态下继续建设城市。日本人先后在公园内修建了春日池(今绿山池)、体育场、网球场、室内外游泳池(今体校)、游览路等。这个时期的劳动公园已初具规模,拥有了大部分同时期帝国主义建造的城市公共园林具有相似的功能。日本人对劳动公园的扩建和功能的完善使其在当时具有了以人为主,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为辅的鲜明特征,使劳动公园的规划布局在中国人民解放后沿用至今。劳动公园近代时期的建设成为大连近代城市公共园林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2.2现代时期景观发展特征:
解放后的中国仍然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还要满足游客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和游览的需求。大连劳动公园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至今一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升级改造。在园林绿化的恢复与建设时期(1950-1959年),劳动公园已逐步脱离帝国主义官僚色彩,成为老百姓的休闲游憩所服务的公共园林。在城市绿化普遍提高时期(1960-1965年),大连整体的公园数量和绿地覆盖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一时期也是劳动公园从城市公园向城市开放空间过渡的时期。在中国改革以后的新历史时期(1978年至今),公园进行了多次改造,绿地种植设计运用大色块使公园通透亮丽起来,使公园内外景观相融合,更具有人性化。至此,劳动公园由最初的上层人物官僚主义的游园转变成以人为本的开放性城市公园。
三、劳动公园建设发展的时代意义
3.1为大连近代公园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指导思想
劳动公园作为国内解放后最早改建的近代公园,从1949年到1996年,公园一直保留原先的规划形式,且绿化面积只增不减,同时增建能弘扬城市文化的石碑,劳动公园的改建不但没有磨灭城市历史的痕迹,反而突出了近代公园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重要标志的作用。因此大连以星海公园为主的公园遗迹在劳动公园建设的带领下,形成了大连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分类,不仅带动了沿海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弘扬了大连地区特殊的近代城市建设文化。
3.2为大连现代公园的建造提供正面的启发
在科技与经济的双重支持下,现代城市公园不乏那些缺少文化内涵和基础功能不完善的作品,而大连地区则鲜有这样的案例,从解放后至今的现代公园建设也受到了劳动公园的影响,无论是前期的规划建设,还是后期开放后的管理,城市公园的整体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由于劳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西方公园采取的开放态度,使得大连现代公园能够兼容并吸纳西方造园思想的核心。在近些年的建设发展中,劳动公园先后拆除外围栏杆,修建千米的绿化景观带,将公园绿地与道路结合,并打造文化景区,设置木栈道及亲水平台,最终形成了亲民性的通透开放式公园,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提升了公园的整体魅力。大连近代公园顺应了劳动公园近年来的建设理念,将人工自然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协调了大连城市的新旧环境,从而使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得以延续。
四、结语
对大连来说,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的突出使大连的城市公园得到了保留,并加以发展。其中最具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园就是劳动公园,它的改造历程较其他公园也最为丰富,公园现阶段的功能和造园特点也十分值得仔细研究,它是基于大连独特的城市特色而产生的,劳动公园的建设发展史体现出了城市公园在大连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更体现出公园作为城市文明和城市风貌的载体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