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 祖标林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祖标林 南献增
[导读] 摘要:古建筑文物有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特性,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河南濮阳  457300
        摘要:古建筑文物有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特性,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古建筑文物比普通的历史资料更真实、直观、具体地体现了建筑水平、文化信仰、社会发展等方面,是研究和传承文化历史的重要资产,是社会的重要瑰宝。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对策
        引言
        古建筑文物作为现代人了解古代社会以及对古代智慧进行探索的重要途径,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随着时间,越来越多的古建筑文物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被不同程度的损坏,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需要加强修缮和保护力度,积极提高大众的意识,能够形成良好的保护大环境。
        一、中国古建筑文物的特点
        古建筑文物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建筑物,现已成为我们修缮、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文物。每一座古建筑都是文物,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区、时期的古建筑文物的特点不同,不做赘述。从外观构造来看,中国古建筑整体可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最上层的屋顶,通常是由木材(梁)和瓦片(顶)搭建而成,屋顶造型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二是中间层的屋体(柱、枋、墙体、门窗等),通常是木材和砖等构成;三是基座,由砖砌而成,有加固地基、承重和保护房屋的作用。部分古建筑内部也有斗拱这一结构,通常位于房檐下的立柱之上,有装饰美化和支撑的作用。
        二、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存在的问题
        1.古建筑保护意识淡薄
        在我国古代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中,存在对古建筑保护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首先,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人们在个人观念、性格态度、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许多人很少留意或参与政府部门开展的以保护古建筑文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其次,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之下,一些商人不遵守法律条文、无视道德约束,大肆扩建或拆除古建筑文物,这些不当行为使古建筑文物受到毁坏。最后,由于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旅游作为一种度假方式,很多传统古代建筑被改建成旅游景点,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景区游客实际数量往往大于古建筑的承载能力,这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观念缺乏科学性
        目前,针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方式,一直存在着两种观念,即“整旧如新”和“整旧如旧”两种相互冲突的修缮和保护方式。前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以现代发展的眼光进行重新全面翻新;而后者认为应保持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对于需要修缮的部分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地保持其原始形态和特征。
        前者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全面翻新,会导致历史的印记被完全抹掉,失去其特点和韵味,完全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研究和教学价值,形成这种观念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古建筑文物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和研究,对修缮和保护工件缺乏重视,反而造成古建筑文物价值的丧失。
        3.文物整体性破坏严重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改造的持续深入,不少地区盲目开发,未将古建筑文物特征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对城市进行彻底改造,导致古建筑文物在建设改造过程中被损毁和破坏。另外也有未被破坏的古建筑文物,但其周边环境因城市建设而进行了改造,使原本和谐的整体环境被彻底破坏,直接对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和谐性造成影响,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4.传统工艺、匠人面临断层
        当前,许多和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相关的民间传统工艺都面临青黄不接、缺少传人的尴尬局面。

现代技术、工具、器械的出现,以及传统生产工具、建造工艺费力、耗时、低效的特点,使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民间传统工艺逐渐失去兴趣,从事传统建筑建造、熟悉传统工艺的工匠、技师绝大多数年事已高,往往陷入“人亡艺绝”的窘境,许多宝贵的传统建造技术面临消亡危险。
        三、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完善策略
        1.坚持科学的古建筑文物修缮方法
        修缮人员应该采用适合修缮对象特点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复原古建筑文物,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要有统筹意识。在修缮行动正式开始前,要先对古建筑文物的损坏情况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在充分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制订建筑文物修复方案。第二,自内向外推进修缮工作,尽最大可能延长古建筑文物的寿命,同时避免古建筑文物遭受人为因素的破坏。第三,在修缮中坚持适用性原则。在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中,并非采用的技术越尖端,古建筑修缮得就越完美,部分古建筑文物的受损处只适合采用人工的方式修补,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反而会对古建筑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2.专业人员培养加强
        为了有效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质量和水平,对相应的专业人员就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古建筑文物留存的目标得以实现。目前,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以及在职人员培训力度予以加强,同时相关修缮和保护人员也应不断通过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使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修缮和保护的水平和质量。
        3.大众保护意识提高
        首先,应提高大众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古建筑文物是整个社会的珍贵财产,对其的保护也需要依靠全民参与才能有效实现。因此,需要树立起全民参与的意识,通过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手段,提高大众对古建筑文物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对大众的保护意识进行激发和引导,通过保护理念的建立使积极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氛围得以构建。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进代,可以借助于网络以及各大媒体进行宣传,使宣传力度和针对性加强,同时,围绕古建筑文物的主题展开各种丰富、多元和有趣的的活动,并加强与大众的互动,利用答题、抽奖等方式,使大众的参与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使大众接触到更多的古建筑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大众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同时也能普及相关的保护知识和理念,使大众在旅游过程中,自觉地遵守相关的保护法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形成合力,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有效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4.正确理解城市规划中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的理念
        很多地区在城市规划改造中轻视或者忽视保护古建筑文物,使它们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有些城市为了符合开发商的利益,推倒古建筑而建了一片高楼,再迁移位置仿造一座古城。仿造不是修缮,修缮也不是依葫芦画瓢,仿造只模仿外观。要从古建筑文物本身代表的文化特质,到内部的建筑结构,外部的建筑风格等,正确地理解什么是保留现状,才能够通过古建筑来再现历史。
        结束语: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不仅流程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同时各个环节对修缮和保护成效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需要通过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合力,创建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关人员要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修复水平,在确保古建筑文物的原始风貌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修缮与保护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最终使修缮与保护水平及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余刚.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相关问题刍议[J].居舍,2019(30):22-24
        [2]张茜.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11-112.
        [3]王凯.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9(23):334.
        [4]李东杰.浅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北方文学,2019(4):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