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放喷原则,减少油层出砂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刘怀锦 张杏彩 王国立 申战利 白小凯
[导读] 摘要:井楼油田部分油井出砂较严重,为了保证放喷井能连续出液,保证油井放喷连续,且转抽后能连续生产,就要根据油井不同生产阶段的不同特征实施油井差异化管理,将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紧密结合,按照焖、放、抽三个环节对对油井分类管理,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有效的降低油井出砂。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  河南南阳  473400
        摘要:井楼油田部分油井出砂较严重,为了保证放喷井能连续出液,保证油井放喷连续,且转抽后能连续生产,就要根据油井不同生产阶段的不同特征实施油井差异化管理,将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紧密结合,按照焖、放、抽三个环节对对油井分类管理,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有效的降低油井出砂。
        关键词:焖井 放喷 转抽 液量 温度 厚度 控制
        一、焖井期油井管理
        (一)整周期注汽井
        1.要求焖井时间为2-4天,正常井焖井72小时及时放喷,若焖井72小时之后油压大于2MPa,则在焖井一天,在装2mm油嘴试放喷,若放出蒸汽,继续焖井24小时后再次放喷,然后转入放喷期。
        2.若焖井24小时后压力低于2MPa,则装2mm油嘴试放喷,若放出蒸汽,继续焖井24小时后再次放喷,然后转入放喷期。
        (二)热处理井出砂管理
        由于热处理井,注汽时间短,故焖井时间随之有所减少,焖井24小时以后,则装2mm油嘴试放喷,若放出蒸汽,继续焖井12小时后再次放喷,然后转入放喷期。
        二、放喷期油井管理
        油层出砂主要是在放喷期,转抽初期,油层的压力充易形成较大的压差,激励地层出砂,针对不同井出砂情况,灵活地放喷,在保证拿油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放喷期地层泄压速度,尽量不激励油层出砂。
        (一)注后焖井3天后,若油压>3MPa,继续焖井边试放,而不强制放喷。注后焖井压力低于2MPa,且出蒸汽,继续焖井 边试放,观察压力变化,若蒸汽量明显变少,可考虑放喷;放喷后,出液温度<90℃,但是液量大于15吨,继续放喷,而不是更换油嘴或者转抽。
        (二)油嘴更换顺序为2mm,3mm,5mm,7mm,9mm,无油嘴,直至开抽,汽窜井放喷不在此例;
        (三)放喷期以液量和油层有效厚度现场摸索放喷规律,使职工干活时有章可循,减少出砂。
        1.放喷期:(以液量为标准,直井<10吨,水平井<20吨)
        (1)装2mm放喷时,若出蒸汽或温度高于80度时,焖井12小时后再放喷,直至能连续放喷;
        (2)放喷时,液量低于10吨时温度低于80度时,缓慢放掉0.2MPa套压之后,若放套压后温度高于80度,则停止放套压,以此类推,在转抽前保证无套压转抽。


        (3)若油井放喷液量大于15吨/天但温度低于80度,则更换小油嘴不放套压;
        (4)特殊层:II6和III3属于超稠油和高凝油,放喷以温度为准:温度保持在70-90度不更换油嘴,若超出或低于此范围则更换油
        2.放喷期:(以油层有效厚度为标准)
        油层有效厚度≦6m,结合液量按照以下标准:
        (1)注完汽后根据油、套压情况,焖井3-5天后放喷(油压降到5.0MPa可放喷);
        (2)放喷:前24小时采液强度≦1.0m3/m•d,至48小时≦2.0m3/m•d,后期≦3.0m3/m•d。
        (3)转抽后初期采液强度≦3.0m3/m•d,后期采液强度≦4.0m3/m•d。油层有效厚度>6m,结合液量按照以下标准。
        三、转抽期油井管理
        转抽时机结合温度和液量情况,在温度低于70度,液量低于6吨/天,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转抽。
        (一)调参
        1.针对放喷后刚转抽的油井温高间开的现象,实行调小参,达到一个保证油井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时率,从而增油。
        2.针对处于排水期的油井,实行调大参,加大排水提前见油,起到一个增油的目的。
        3.针对周期末生产的油井,调小参,减少泵的磨损,降低作业频次。
        (二)间开
        制定以液量1.5方以下,且落实泵况良好,沉没度低实行间开的措施。根据油井的液面恢复能力制定4天4个小时,8天4个小时,15天4个小时三种间开制度。液面恢复能力主要根据间开之后的液量和跟踪落实液面来落实。间开提前半小时循环上掺水,停井后循环掺水半小时,然后关闭掺水。
        四、结论
        (一)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参数。
        针对不同油井出现的砂卡情况,制定放喷管理制度,并跟踪分析优化参数,油井开抽以后通过调参优化油井出液强度,避免激励油层出砂。
        (二)针对沉砂口袋较浅的出砂井,定期采取维护洗井。
        定期维护性洗井,提高油井泵效,减少油井出砂磨损活塞,并且减少砂卡的发生。
        (三)针对出砂砂卡井,通过各种措施及时扶躺井。
        若油井出砂严重,已造成砂卡,通过各种措施及时扶躺井,提高油井生产时率。
        (四)针对生产出砂严重的油层的油井及时采取防砂措施。
        七区易出砂油层主要为IV2.3、IV5、IV7.8、III6.7、III11层,生产以上层位并沉砂速度较快油井及时采取防砂措施,提高油井生产时率,改善油井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太,王晗等,边水淹稠油储量蒸汽吞吐技术对策,《河南石油》,2003年
        [2]郭旭光,谢建军等,稠油热采开发中后期提高注入蒸汽效果的探讨,《河南石油》,200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