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保证了整体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文章阐述预制桩施工技术特点,重点解析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应用要领,进一步推广应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建工程与旧房改造成了关键点,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房建数量迅速增多,并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此技术是工程建设中重要技术之一,而钢筋混凝土是房建的基础,对工程质量有着关键作用,只有对技术进行创新,避免事故,才能更好地促进工程稳定发展。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特点
1.1不受潮湿环境影响
众所周知,一切建筑物都需要有坚实稳定的地基,只有保证建筑物地基稳定才能保证其上部主体建筑结构的稳定,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地基建造技术形态是否科学合理,对建筑工程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旦地基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沉降和塌陷现象,给建设企业和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相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总结来说,导致建筑地基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在建筑施工前对施工地形和施工环境勘测不到位,对施工当地土壤以及水质条件了解不细,导致实际环境与施工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地基建设的稳固性。第二,在进行房屋地基建设时,缺少定期防护定期检查机制,导致一旦地基建设存在问题不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增加了建筑物建设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两点原因,我们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防腐、防潮和防渗漏的特点,将预制桩应用到房屋建筑施工环节中,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潮湿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1.2承受载荷大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土地逐渐的成为了最为紧缺的资源,为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社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大量的高层建筑应时而生,这样就对地基结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地基结构载荷能力与工程整体结构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只有切实的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效的规避地基形变以及下沉的情况发生。借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可以更好的对地基质量问题加以解决,促进工程地基结构稳定性的提升。
1.3施工进程快
传统地基施工会受到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现场、施工要求等外部因素影响,一般都采用人工模式开挖地基。在人工地基开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施工进程较为缓慢,延长了施工周期,增加了施工成本。采用预制桩施工技术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作为保障,机械设备工作效率较高,降低了对施工人才的依赖程度,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地基在施工建设之前,应对施工现场的杂物和垃圾进行清理。进行打桩作业之前,施工单位应向基础设施部门提出申请,由专门的清理人员对施工区域周边的障碍物和垃圾进行有效清理,并对施工区域周围的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实际配套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对已松动的管线要及时加固,去除多余管线,避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因震动而导致地下管线坍塌。施工现场清理完毕之后要对现场进行平整,保证施工区域的地面平整度,并在施工区域周围规划好道路,确保道路平整,方便进行机械作业。使用碾压机将路面压平,提升道路的紧实度,待压平工作完成后,要进行抄平放线固定工作。抄平放线时,可以在施工区域设置水准点,数量不能超过两个,确保水准点位置不被打桩影响,并使用小木桩对各个装备进行详细标记。在进行正式作业之前,要对机轴线和桩位进行严格复查,避免木桩丢失或挪动对施工环节造成影响。待上述工作均完成后开始打桩试验,掌握桩沉入时间、持力层长度等情况,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相关工艺和设施进行检验,确保打桩符合工艺要求。
2.2 预制桩制作
技术创新也实现了流程创新,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预制桩施工技术不断应用,各种新兴技术推动了流程发展,减少了工程建设周期,全面节省了人力与物力,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如期完成。目前,预制桩施工技术主要有翻模法、叠浇法、间隔法和并列法等多种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提前做好预制桩制作;为了保证预制桩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件,为下一步施工做好全面的保障。近几年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就是通过现场布置、场地整平、现场准备、支模、钢筋绑扎、地坪浇筑、浇筑混凝土和养护等环节来完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预制桩具体制作工作要严格标准、严格流程,确保桩长大于30m,直径在12~25mm之间,为了保证施工方便,也可以在打桩中也分为几段来多次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制桩过程中,桩顶和桩尖不能存在掉角、裂缝、麻面和蜂窝等现象,确保施工整体品质。预制施工现场平整是关键,保证地基不出现沉降现象,用间隔法保证在水平方向上一致,尽量将叠浇的层数限制在四层内,确保整体品质符合要求;制作预制桩时对于纵向钢筋应该采用对焊连接,要在桩顶设置必要的钢筋网片,在箍筋处还要进行加密处理;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0%再起吊,全面做好强度检测,保证强度与硬度,实现安全作业目标。
2.3 预制桩的起吊运输
制作完成以后,不能立即起吊,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提升了强度后,再进行吊装。通常来说,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70%以上以后,方可进行起吊。
只有达到100%的时候,才能进行打桩与运输。为了它的安全,需要绑扎好预制件,安全作业。经长途运输,才能将预制桩运输到现场,因此,对运输时间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结合打桩顺序与进度,合理安排时间,随打随运是应用得最多的。只有把搬运时间缩减,方可节约成本。在预制桩运输的过程中,做好全面检测,确保它的尺寸达标。为了有效提升运输稳定性,需要在桩下垫滚筒,并运用卷扬机进行移动。对于较长的路线,则可以采用平板拖车或者轻轨平板车进行运输。对管桩进行堆放的时候,需垫三角木,避免其滚动。一般来说,预制桩堆放高度要低于四层,并结合长度与类型,分类进行堆放。
2.4 预制桩打入要点
2.4.1 打桩设备的选择
在桩锤选择上,施工方可选振动锤、落锤或者汽锤等等,以落锤为例,它以铸铁造成,作业原理为将其提升至某一高度后,利用重力使其自然下落来完成打桩工作。桩锤的支撑需要桩架这一重要构件,它是确保桩基稳定性能的一个重要性结构,施工方在进行有关设备的选择上,应当从桩体高度以及长度因素来进行桩架的科学选择。最后,还要从桩锤出发进行合理的打桩动力装置选择,如利用空气锤进行打桩时,施工方要选择空气压缩机来为其提供作业动力,选择蒸汽锤时则向其配备绞盘、锅炉等相关设备。
2.4.2 打桩顺序的确立
打桩顺序会对预制桩强度以及施工效率带来影响,因此施工方在确定打桩的顺序时,应在考虑桩体规格、设计标高还有桩体密集状况等因素后再制定打桩顺序,确保施工间的衔接性,保障作业施工能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
2.4.3 打桩工作的开展
当打桩机就位之后,施工人员要先对桩架进行观察,观察其垂直平稳的状况,观察其导杆中心线以及打桩作业方向能否一致。在打桩作业中,施工人员应控制打锤落距,一般以短距离的打击为主,当预制桩已经进入土层一定深度后,并且能保持稳定时,此时再将击打落距适度增加。施工人员应从重锤低击这一打桩原则出发来开展作业,以此确保桩头所受冲击力不会过大,保障桩头不会受到严重损伤。
2.4.4 打入问题的解析
在预制桩的打入流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桩身回弹、桩顶破裂或者桩身断裂三个主要状况,以下对其进行分析:①桩身回弹。当施工方所选的打桩锤质量较轻时,便会在打桩作业中引发一定的桩身回弹状况,该点值得施工方注意。此外,在打入环节中,桩尖和地层内某坚硬障碍物相遇时,也会导致桩身的回弹状况发生,该点便要求施工方在作业前对作业区域内土壤状况进行提前检测;②桩顶破裂。在打桩作业中,桩顶受击会产生较大应力,此时若混凝土的厚度不佳,桩顶不够平整,或者桩的中心轴和桩顶没有垂直时,都会带来桩顶的破裂状况。因此需要施工方在作业中观察桩顶以及其垂直状况;③桩身断裂。在桩身制作中,局部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打桩落距太大,或沉桩过程中桩尖和过硬物质相遇又重复冲击时,都会带来桩身的断裂状况。因此施工方要在桩体制作中保障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作业质量,并对桩体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测,控制好打桩中的落距,提前对打桩区域内土壤环境进行观测,从多个方面做起,保障打桩作业质量和效率。
三、提升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质量的措施
首先应该在施工前对施工地区进行细致的勘察,将勘察数据进行整理作为沉桩工作方案的制定依据,其中重点环节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预制桩的持力层和标高进行确定并确定施工工艺的相关技术参数。接着,在施工前应该对预制桩的接桩部位进行细致的清理,保证两个桩体的接触面清洁无杂质,在完成桩体连接后应该对连接部位的平整度进行检查,保证连接处平整牢固,同时要保证连接后两个桩体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其次,在进行沉桩作业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沉桩锤,还应该对桩身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桩顶是否存在不平整情况。桩尖是否保持垂直等。最后,应该对建筑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清理,尤其是坚硬物质,防止在沉桩作业时受到阻碍,在沉桩过程中如果发现桩体发生倾斜,严禁仅靠移动桩架进行调整,而是应该弄清导致桩体倾斜的原因后再进行调整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房建工程标准的提升,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需不断创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控制好各环节质量,做好调查,提升原材料质量,结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提升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浅谈预制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预防问题[J].魏淑环,苗松盛. 民营科技.2010(02)
[2]建筑预制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分析和实践[J].石振庭. 门窗.2014(07)
[3]浅谈建筑物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探究[J].郭荣华. 江西建材.2017(06)
[4]浅谈预制桩使用及成(沉)桩质量检测分析[J].尹相如. 工程质量.2020(S1)
[5]预制桩柔性分区施工工艺研究[J].张怀生. 山西建筑.2020(22)
[6]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局部增强预制桩在工程中的应用[J].申金林,张术来,冯俊辉. 勘察科学技术.2016(06)
[7]建筑预制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王一明. 门窗.2016(05)
[8]议建筑预制桩基础的工程质量控制[J].刘利科. 门窗.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