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犍为职业高级中学 四川乐山 614400
摘要:导游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与脑力。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重点则在于对其服务理念与讲解技巧的培养上,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其导游讲解技巧的培养,具备良好的导游讲解能力是确保学生能够得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必备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中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从业者,对于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自身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其在日常工作中遭遇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在讲解能力方面较为欠缺。
关键词:中职;旅游与管理专业;导游讲解能力;
引言: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仔细想来,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虽说导游在“导”和“游”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导游讲解无疑是整个导游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中职导游专业教师,笔者想就中职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探讨。
1.导游讲解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导游工作的工具,是导游人员和旅游者沟通的纽带,导游工作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运用语言尽量满足游客对景点求知、求解、求乐和求美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璀璨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组织,用口头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再创造的过程。导游讲解也是旅游者从更高层次感受、认识、欣赏、评价旅游客体的媒介。导游这一行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导游一张嘴,丑的也变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调动游客两条腿”。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确实体现出导游讲解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导游员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导游员在工作中生产出来的就是或优美、或幽默、或深沉的导游语言,而讲解水平的高低则是其语言水平高低最直接的体现。一次好的导游讲解会极大提升地方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加深游客对本地区文化的理解与兴趣,提升地方形象的魅力和品位,不但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增加地方的经济效益。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导游讲解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练习导游讲解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讲解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升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措施
2.1加强知识储备
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知识与能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竞争的时代,中职旅游专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将来的导游从业者,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涯中便应当不断的加强对自身知识的储备,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切实实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如此,方可应对不断变化的导游工作要求,并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进行广泛的阅读,可就政治、历史、文化、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书籍尽可能多的涉猎,以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宽;还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有关景点的历史典故或人物轶事;鼓励学生加强对日常生活中时事新闻的关注,并将自身有所感悟的事件采取读后感的形式记录成文字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1]。
2.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要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便要由“说”开始,教师应当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说”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出能够充分表达自身思想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一些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应予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其次,要锻炼学生“勤说”、“多说”能力,打消学生的顾虑,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我能说”;最后,要培养学生“会说”,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导游讲解,其他学生在听完之后要进行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与优点,促进学生间的互相提高。
2.3演练模拟教学
在开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工作时,应合理应用学校的现有教学设备,依据教学计划来安排学生定期到实训室进行实践联系,借此来提升学生讲解能力。教师可依据所讲解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讲解模拟室,例如在进行景点讲解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到微缩景观园进行模拟讲解;在进行导游员素质与礼貌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到导游才艺展示室进行讲解;若是讲解有关民俗文化内容时可要求学生事先搜集有关民俗文化的知识,再将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自行组织语言进行讲解。此举不但可促进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从而促使学生导游讲解水平的全面提升[2]。
结论:
简而言之,导游讲解涉猎面广,涉及领域多,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专题教学,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能力。由广度和深度入手,使学生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促进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曹灿明:《导游实训课程教学与导游职业能力培养》,《消费导刊》,2019(02)
[2]高阳:《浅谈中职旅游教育中导游员素质的培养》,《人才培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