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霍世龙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霍世龙
[导读] 摘要:灌溉工程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农业发展,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6334
        摘要:灌溉工程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农业发展,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本文立足于当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水利灌溉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农田灌溉;管理;问题;对策
        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为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使农作物总体产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有效满足了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为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作,只有科学管理农田灌溉工作,才能为农业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 农田灌溉概况
        1.1意义分析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关系密切。近些年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渐突显,为保障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须重视农田灌溉管理工作,解决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1.2基本原则
        应满足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当地实际情况,降低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节约用水,应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控制区域与季节的差异,确保农业灌溉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落后
        水利灌溉管理体制应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但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在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下,在水利灌溉管理中仍然以防汛、抗旱、收取水费作为主要职能工作,没有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来对水利灌溉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在具体管理中水利灌溉管理部门仍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2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单位在实施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自主经营权,主要效益获得方式是收取水费,水利单位和农民在水资源管理中形成了买卖双方的格局,由此导致灌区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取利益会鼓励用户多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资源的消耗,不利于水利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同时,在水资源应用过程中也没有形成分阶段的用水管理制度,不利于约束和规范农民用水行为。
        2.3管理资金缺乏
        不论是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管理人员薪酬的奖励,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十分重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水利灌溉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费用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工程修建费用、经营管理费用,还包含后期维护费用等。但从当前水费收缴情况来看,总体收费水平比较低,且在收费过程中存在拖欠水费、随意挪用水费的现象,最终导致整个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经费不足,不利于水利工程长远、稳定发展。
        2.4  农民积极性不高
        受农时季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多青年人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工作常常以老年人为主,缺乏专业知识较强的技术人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更是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此外,因宣传力度不强,农民思想往往难以顺应时代发展,不利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农田灌溉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
        农田水利的建设深刻影响着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必须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设备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排灌能力。灌溉区的相关部门要积极改善传统的水利体制,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粗放型模式变为现代化的优质、高效和高产的集约型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农业产值。除此之外,在抗涝工程建设中,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提高农田水利的防洪抗涝能力。


        3.2减少水的损耗,保障输水渠道畅通
        要想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需要减少水从源头输送到农田过程中的损耗。在输送距离较长的水利工程设施中,这种损耗量往往很大,因此输水渠道的防渗防漏工作非常重要。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利用管道输水,可有效减少水资源输送途中的损耗。在农田中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水利设备,确保水利工程的覆盖率达到最高。灌溉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灌溉工作中,要注意输水渠道渗漏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3在田间灌溉中提高利用率
        在田间灌溉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科学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并采用合理的灌溉手段提升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才能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在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布局,也能够达到提升灌溉水利用率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分配灌溉的水资源,使其利用效果达到最优。在进行实际灌溉工作时,可因地制宜采用滴灌、喷灌和微灌等方式,这些灌溉方式能有效确保均匀灌溉,提高灌溉质量。同时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强化对田间灌溉的管理
        水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是否提高,关系到灌溉区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灌溉工作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分配灌区水资源时,需用科学的方案来进行调度,以达到高产量、低损耗的效果。灌溉区的管理人员要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升民众节水意识,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除此之外,灌区管理人员应当采取科学的手段来监测土壤含水量及墒情,确保科学合理地灌溉。
        3.5减少无效蒸发
        在灌溉农田过程中,减少灌溉水无效的蒸发,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具体措施是减少土壤的蒸发,可以通过秸秆覆盖或者地膜覆盖等方法。使用秸秆覆盖,能有效保持水土,并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用地膜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特性,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促进农作物种子的萌发,缩短作物的成熟时间。实验证明,用不同性质的土壤覆盖,可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用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蒸发。
        3.6灵活应用多种节水技术
        现阶段,在农田节水灌溉过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渠道防渗和喷灌技术,并且在节水灌溉中已初见成效。但是在用渠道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对水的消耗较大,所以,利用渠道防渗技术可有效减少渠道输送水中对水资源的损耗。实践证明,使用防渗材料可有效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率,能科学节约水资源,将渠道输送水的能力达到最优。喷灌技术是利用动力设备,实现水资源的均匀喷洒灌溉。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将会出现更多节水灌溉方面的先进技术,因此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灌溉技术,从而实现农田灌溉效果最优。
        3.7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很多农户对水利灌溉技术的认识不足,因此相关部门须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开办农民培训班,送技术下乡等活动,让农民意识到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重要性,明确水利灌溉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性,进而为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有效运用打下良好基础。
        4结束语
        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灌溉工作非常重要,农田灌溉效率的高低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因此,应重视农田灌溉管理工作的开展,优化和创新农田灌溉管理形式,对水资源加强管控,避免发生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为农田灌溉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小娥.探讨改善农田灌溉管理的措施[J].中华建设,2019,(2).
        [2]孔德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19,(10).
        [3]冯效霞.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和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5).
        [4]田金燕,赵红.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5]张培甜.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