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物资仓储与配送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孙晓乐
[导读] 摘要近年来,对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制造型企业物资供应部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四川省  620000
        摘要近年来,对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制造型企业物资供应部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制造型企业特殊的区间和空间布局以及长期形成的固定供应模式所致。因此只有对企业内部物资的仓储、配送系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高效、快捷的企业内部物资仓储、配送系统才能真正实现“供应好,周转快,效益高”的目标。
        关键词:内部;物流;仓储;配送
        1、仓储管理的概述
        1.1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用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2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1)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
        (2)以合理的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
        (3)以优质服务建立自身形象;
        (4)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高员工素质。
        产品在仓储中的组合、妥善配载和流通包装、成组整合等活动就是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的支出。合理和准确的仓储活动会减少商品的换装、流动,减少作业次数,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仓储作业,都有利于降低仓储作业成本。优良的仓储管理,能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并进行准确的数量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仓储的风险。
        1.3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仓储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我们公司就是仓库分布式的模式。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商业模式,即要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执行环节是以成本为中心,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ERP)部分已成为必然。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
        2、仓储管理在生产制造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及其管理对于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既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包括仓储),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还有就是仓库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是生产过程中必备的周转场所。由此可见仓库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对促进生产提高效率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1仓储管理能对产品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
        在物料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工序,保证了生产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仓库或料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2.2仓储管理能够为生产产品前做好准备
        仓储管理能够在物料进入生产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物料的流通速度。
        2.3仓储管理是加快产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物料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从整体上而言,仓储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

例如:在“春运”和“雨季”的到来之时,公司就要提前组织进货来保证后续生产所需,如若不然的话,由于特殊时期和自然天气情况将很有可能形成物料短缺而造成生产经营的停顿,这会给公司经营造成损失。由此可见仓储不但不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反而会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效益。
        2.4仓储管理还是保证制造企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生产制造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储存、分配、销售四个环节。物流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而仓储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物料的仓储管理过程不仅是商产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生产制造企业再生产和整个生产制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3物资配送含义及特点
        3.1物资配送含义
        所谓配送含义是指按照用户要求和生产过程的需要,在仓储和供货点对物料的数量、品种、规格等进货配齐后定点、定时、定量地送交生产流水线或生产工位的物流方式。
        3.2物资配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与一般的送货有区别。配送是有固定渠道、有组织、有技术装备和管理力量、有制度的供应管理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送货形式。
        (2)配送是现代化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它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将货物送达目的地。
        (3)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因而配送是处于一种服务地位。
        4、建立配送系统应解决的问题
        4.1配送中心的设立
        配送中心是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据点,具有保管、终端调整、分拣、增值等职能,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核心。从理论上讲,配送中心的选择应考虑各用料单位的用量、运输距离、运费率等因素后,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予以确定。
        4.2配送对象的选择
        在配送的初始阶段,应选择合适的配送对象进行试点配送,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品种和范围。
        配送对象的选择标准是:
        (1)需求量大,有消耗规律的物料。
        (2)资源相对稳定,能最大限度满足生产需要的物资。
        (3)库存占用资金较多的物资,通过配送库存能有明显下降。一般来讲型钢、板材、备品、备件、紧固件等物料目前较宜开展配送。
        4.3配送方式的选择
        物资配送的方式很多,在选择时应结合物资消耗规律、物资本身特点、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综合考虑。如型钢、板材等生产单位消耗能量大,可用场内自备车(轨道平车、低帮车)进行整车对各生产单位配送,减少大量的装、搬、倒等工作量,从而减少费用开支。备品、备件由于重量大、体积相对较小、消耗规律强,可用适合型汽车(如130汽车、平板汽车、叉车等),对生产单位实行“三定一送”即定点、定量、定时,送货到指定的流水线、工位或地点的配送方式。同时,还可以根据生产单位需要进行初级加工,实行加工配送,直接送货到生产现场,既方便了生产需要,又能减少运输量。
        4.4运输路线的安排
        运输路线的安排是配送作业的关键,应达到科学合理、运输成本低、运力使用合理、劳动消耗低等要求,这也是最能体现配送优越性的一个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使企业内部配送系统稳定运行,离不开有效的仓储功能,离不开各生产单位和部门以及社会合作企业的支持。因此,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确立“先行试点、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物料配送系统应逐步加人到社会物资配送系统中去,提高物资需求的保证程度,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使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庆斌,《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7
        2.刘阳威、丁玉书,《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