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吴佳慧
[导读] 幼儿是规则意识萌芽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

        吴佳慧
        百色市第二幼儿园广西 广西省百色市
        [摘  要]幼儿是规则意识萌芽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适应性中及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讨论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家庭应与幼儿园共同担负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责任。
        [关键词]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规则行为
        
        一、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家园共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作为幼儿园里的新成员,学校和家庭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沟通。研究表明,良好的习惯是构建在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之上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看就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积极地引导、点拨幼儿努力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让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
        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幼儿在园时,教师充当幼儿行为的提醒者和监督者;幼儿离园后,家长则代替教师成为幼儿行为的提醒者和监督者。家里和幼儿园里的规则不一样,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担负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责任。家长可以将园内的规则延伸进入家庭,帮助幼儿培养起规则意识。家长要逐渐放手,相信幼儿、鼓励幼儿能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外,家长还要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幼儿会模仿家长或成年人的行为。因此,家长应以良好的规则习惯面对幼儿。
        二、利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照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游戏应该时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而不应该将幼儿束缚在条条框框的规则中。事实上,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培养幼儿个性并不矛盾。幼儿在游戏中充当主动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自己确定规则或与同伴一起确定规则。一旦游戏中的规则被确定,幼儿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其不违反游戏规则。在群体游戏中,还会有一部分幼儿充当监督的角色,制止破坏游戏规则的幼儿。这样,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参与者,还是规则的监督者。
        其次,游戏的类型多样,贴近真实生活,更有利于幼儿社会习惯的养成。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仿,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促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和掌握各种规则。“美发屋”“图书角”“小超市”等班级区角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真实社会的机会。幼儿在区角中通过游戏体验和感知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行为规则,并以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将规则融入于游戏,使规则变得更生动、具体、灵活,增加了幼儿社会体验。幼儿更具体地感受到了游戏规则,也初步感知了社会规则。


        三、一日生活中紧抓生活常规,初步培养规则意识和规则执行能力
        幼儿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幼儿园里,幼儿园为幼儿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合理的、明确的规定,使幼儿能在一定的规律、节奏和秩序中健康成长。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并遵守。针对刚入园的幼儿,教师组织环节时应提前向幼儿提出规则,反复强调明确规则,让幼儿慢慢感知规则、理解规则。小班幼儿理解能力较差,需要教师有耐性、有爱心、细致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小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规则意识。如小儿歌《吃饭》:“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一口一口自己吃,不让米饭地上掉”。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有趣,激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幼儿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也将规则记在了心里。
        只有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强化、不断的积累和严格的遵守,才能让幼儿持久地掌握良好的生活常规,树立起规则意识。只有不断强调和巩固,幼儿才能掌握规则执行能力。
        四、将规则融入于环境创设,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科学、艺术、语言等由教师组织的显性课程对幼儿身心成长影响很大,而隐性课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幼儿园里生活,幼儿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可以以班级环境为媒介,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教师在班级地板上贴上了不同颜色的线。取餐的时候要站在白色的线条上排队;喝水的时候要站在绿色的线条上排队;摆放小椅子的时候要按照蓝色的线条摆放……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让幼儿在每日生活中不断练习排队,强化排队,培养规则意识,逐渐养成排队的好习惯。把“小脚印”贴在楼梯上,引导幼儿上下楼梯时踩着“小脚印”,一段时间后幼儿就能初步掌握“上下楼梯靠右走”的规则。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幼儿不仅自己掌握了规则,还会相互提醒,要求别人也遵守规则。
        教师将规则具象化,变成一个个标志,在班级环境中表现出来,对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长期且持久的。幼儿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反复强化,建立起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不仅幼儿需要长期地适应与练习,家长与教师也应该长期坚持地对幼儿规则意识进行培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梁秋玲. 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1:286.
        [2]祁岩.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 学前教育研究,2013,11:69-71.
        [3]余小红. 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14,36: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