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贾燕
[导读]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图画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的书籍

        贾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幼儿园,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绘本,顾名思义就是“图画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的书籍。幼儿通过绘本阅读,可以丰富其想象力,不仅是读故事、学知识,还可以全面帮助幼儿构建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慧。合理应用绘本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潜能,为培养幼儿日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绘本;生命教育;策略
引言
        生命教育关注对生命本质的探究,要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生命的神奇,体验生命的美好,学会尊重并关爱生命,促使幼儿用积极向上的情感面对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幼儿教育中要重视生命教育,将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开展生命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拥有健康生命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也要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中,这样的教育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用心选择,经验共鸣,让幼儿感受生命的美好
一是让绘本打动孩子。按照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四个主题框架,遵循有趣、冲突、留白的原则,我们筛选出符合生命教育意义且蕴藏思想、能与幼儿经验产生共鸣的优秀绘本。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要求每个成员每月至少研读一本绘本,并针对绘本内容和本班幼儿特点开展“研究性阅读→制作温馨导读卡→开展好书推荐→故事小脚丫→亲亲拾贝”书香漂流活动,让幼儿园、家庭的每一本绘本都能打动孩子。二是与经验产生共鸣。如绘本《第五个》,故事围绕小木偶看医生这个关键信息,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幼儿的经历“原型”。教师围绕小木偶从暗喜、焦虑、紧张、恐惧到勇敢战胜跌宕变化的心理主线,引导幼儿通过对小木偶表情、动作、心理的揣摩,读懂小木偶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对未知恐惧层层加深的矛盾心理,引发幼儿与小木偶的情感相融相通。
二、注重绘本解读,做好思维引导
        虽然幼儿不能识字,但依然可以进行绘本阅读,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在阅读绘本时,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念,先让幼儿理解图画和文字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充分利用卡片式绘本,单幅单页的画面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且一般卡片式绘本的色彩鲜艳,例如,《婴儿画报》,其形象可爱,内容简洁。教师可以让幼儿先自行观察图片,掌握图片表达的内容,最后用适当的语言自行转述表达,以点连线,增加卡片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进行连贯思考,逐渐练习获得完整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优秀的绘本图画和文字相互依存,甚至封页画面都是故事的延伸表现,依靠翻页推进情节的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强,依靠图片理解情节,所以在绘本讲解时,教师不用着急去推进剧情的发展,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的图画,研究画面主体的动作、语言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不打断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帮助幼儿发现画面中的细节,解读绘本的深层意义。

例如,在陪伴幼儿阅读《藏在哪里了》时,通篇几乎没有文字,全靠大量的画面细节推动绘本情节发展,让幼儿带着问题看画面,“五只小动物聚在一块在做什么?”“为什么只有小狐狸不藏起来呢?”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观察动物特征,在剧情推动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什么动物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什么动物有蓬松的大尾巴?”“什么动物有黄色的脚蹼?”“什么动物有两只又圆又大的耳朵和长长的鼻子?”幼儿回答正确,教师不要吝啬语言上的夸奖,根据情节深化幼儿对绘本中出现动物的印象,还可以让幼儿举例其他日常动物的特征,如小狗、小猫、小猪等。举一反三,既能自主思考,又能对事物有深刻地认识,还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掌握细节,一举多得。
三、设置悬念,引导阅读
        在教育初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带领幼儿进入绘本中描绘的故事世界,进而鼓励其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将绘本问题抛给幼儿,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三颗星星》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幼儿:“哪位小朋友可以描述一下天上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吗?”鼓励幼儿大胆回答。还可以问:“大家都见过天上的星星,但是见过红、黄、绿等不同颜色的星星吗?”幼儿可能会说,见过或者没见过。教师再问:“那马路上的车听星星的指挥吗?”幼儿听到,立马会被悬念吸引,促使幼儿跟随教师的节奏开展阅读,积极探寻答案。
四、带入情境,引起共鸣
        绘本故事涵盖内容之广,几乎覆盖幼儿所有的生活内容,包括家庭、朋友、自然、事物、艺术等各个方面,能够帮助幼儿的语言、认知、情感等进行多发面发展。优秀的绘本故事画面生动,情节动人,脑洞大开,但有时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很难产生共鸣。教师应透彻钻研绘本故事,创设与之相像的情境,引起幼儿的感受共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实物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爱吃苹果的鼠小弟》时,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情节,制作苹果树的模型,还可以制作鼠小弟、小鸟、猴子、大象和长颈鹿的面具,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利用语气语调的配合将幼儿带入情境中。幼儿园的绘本可能做不到人手一本,教师可以配合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放大的图片更能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细节,引导提问,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天性是不甘落后的,喜欢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教师在热闹的课堂氛围中教授了知识,幼儿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常识,且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五、家园互动,亲子共情,让幼儿体味生命的和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生命启蒙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只有建立正确的儿童生命观,才能认识到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携手家园定期开展生命教育绘本阅读活动,如亲亲绘本节、绘本时光机、故事妈妈团、绘本剧场、亲亲自然等,拓展生命教育的活动形式,实现生命教育向家庭延伸,让幼儿在亲子“悦”读共情中感悟亲情,感受生命的和谐、美好,进而使自己与社会、他人及自然实现共同和谐发展。如“故事妈妈(爸爸)”团活动,每次活动前教师都会与“故事妈妈(爸爸)”认真选择生命教育绘本,确定分享主题、形式以及道具选用,练习语言、动作、表情等,寻求在真情演绎的绘本故事情境中让幼儿体验绘本中的情感,积累情感体验。家园互动充满温情,将孩子与父母、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幼儿园的情感连在了一起,孩子们感受到了博大的亲子情感和阅读的快乐。
六、结语
绘本就像是一艘载满想象的飞船,在幼儿教育愈加被国民重视的今天,这艘飞船也被描绘的更加多姿多彩,即使幼儿的阅历很浅,但是一样能通过绘本学到丰富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加深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幼儿眼中的世界处处都是精彩,在绘本中可能很小的、不被注意的细节,都能被幼儿解读的生动有趣,带给幼儿无限遐想。通过绘本,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增强亲子关系,陶冶艺术情操,提升审美眼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让幼儿的思维插上翅膀,开发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平.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探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6):135-136.
[2]曹月榕.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