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妹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三小学 广东河源 517300?
摘要:计算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典型错例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从粗心计算错误、题目理解类错误、公式记忆错误三类小学数学常见计算问题入手,指出针对这些计算问题老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措施,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减少计算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分析
一、引言
与低年级数学计算题目不同,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目相对而言,公式更多,所涉及的步骤更加复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在教学内容上既涉及到数学计算,又涉及到几何图形等相关概念的学习,在计算过程中常常需要数形结合进行计算,抽象化的知识更多。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遇到较为抽象的内容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二、典型错题分析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计算涉及到圆的周长、分数等知识点,在计算的时候部分学生会因为粗心大意,出现将小数点标错等计算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非学生没有掌握数学计算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认真仔细,通过典型错题分析,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计算错误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督促学生在未来的计算中更加的细心和认真。
当然,也有学生是由于对计算公式、题目大意理解不透彻等原因引起的计算错误,针对这类错误,通过老师对相关题目的分析和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目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同类型题目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小学数学计算典型错误例析和改进策略
(一)粗心计算错误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粗心计算错误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小数点标错、乘法进位错位、除法余数计算错位等,还包括学生在誊写题目条件时将数字誊写错误、单位换算错误、竖式对照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在写作业练时精力不集中,不能够专注学习的状态,通过对该类问题的总结和例题分析,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同时突出了数学计算中验算和检查的重要性。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分数的四则运算”为例分析:
例1:
错误分析:在这道题目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计算错误有在誊写过程中将写成,或者是将前面的写对,后面的写错。
改进策略:针对粗心类的计算问题,老师首先要强调正确的数学计算公式书写规范的重要性,通过书写规范避免一些简单的错误。其次,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向学生讲述做完习题后,检查的要点(看中誊写步骤)。再次,向学生灌输在学习时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题目理解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很多题目已经不是单纯地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计算能力,而是注重将数学定理、公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等结合,形成案例,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等综合能力的考察,而部分学生在由于自身理解能力有限,而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圆的周长”为例分析:
例2:一辆双轮自行车,车轮直径是80厘米.车轮每分钟转动90圈,要想通过2512米的桥,需要多长时间?
错误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知识与生活结合的应用题。常见的错误是学生很难将圆的周长知识点与该题目中通过桥梁一分钟走的距离建立联系,很多学生对题目中数学关系代表的意义认识不清晰,而不知道如何解题。
改进策略:首先,老师要将“圆的周长”基础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透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结合。其次,在计算过程中,注意细节换算(本题中厘米与米之间,直径与半径之间)。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明白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数字之间的计算,更是要能对题目抽丝剥茧,发掘数字之间的关系。
(三)定理理解问题
六年级数学所涉及的数学公式、定理更加复杂,一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学生因为对定理、公式理解程度不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致使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公式应用错误的问题。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圆柱与圆锥”为例分析:
例3:小明家中有一个底部直径为8厘米的水桶,高为6厘米,请问做成这样的水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
错误分析:题目中提到是一个铁桶,即为圆柱体,所以本题的核心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而在实际计算中,部分学生由于将圆柱体表面积与圆锥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弄混淆,而带入圆锥体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出现计算错误。
改进策略:针对此类新型错例,首先要分析公式的内涵,注重讲解相似公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注重数形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画的方式,理解公式,进行计算。再次,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学。
(四)判断发生错误
部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会,也不是公式理解不清晰,而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分析,忽视题目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判断错误。即使学生求解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往往因为分析错误或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学生求解的答案并不是正确答案。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本中“圆柱的表面积”为例。
例4:小明想做一个圆柱形的花瓶,要求花瓶底部半径为4厘米,花瓶的高为15厘米,那么小明需要多少材料才能做出花瓶?
错误分析: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可以明确知道该题目需要通过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所以很多学生就直接运用进行求解。很多学生忽视了花瓶只需要一个底面积,并不需要求解两个底面积公式。学生在拿到题目时,下意识使用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没有深入的分析,导致求解错误。
改进措施:针对这一类型的错误,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分析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不能只是大致浏览之后就立刻写出答案。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纠错本,将这类题型归为一类,经常翻看,从而在之后解题时能够先分析、判断,再求解答案。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同一类型的题目开展专项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存在遗忘障碍
学生存在遗忘障碍,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记忆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较多,进而造成遗忘障碍。学生在解决很简单的问题时,往往知道解题过程,但因以往公式、数学符号等,造成错误。出现这样的现象非常可惜,这也是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较为头疼的问题。
例5: =
错误分析:学生直接将7进行约分,得出20这一答案,没有掌握分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以及提取公因数的基本知识。当看到上下分母中可以约分的项时,便直接进行约分。
改进措施: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习过的公式记在专门的地方,每天数学课开始之前,抽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过的公式。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也会设计到以往学习过的公式,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印象。
四、小结
学习是不断犯错、更正、再进步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而言,以错题为基础的知识点巩固分析教学,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对错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相关计算涉及的公式、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明白专心学习、认真仔细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盛丽丽.透过错误觅思路——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错例资源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0(08):9.
[2]张青. 小学生“分数混合运算”常见错误及解决对策[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0.
[3]刘德能.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原因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93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