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尝试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何秀金
[导读] 小学阶段是奠定数学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何秀金
        广西百色靖西市新甲乡峒平小学  广西百色    533899
        摘要:小学阶段是奠定数学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应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学会主动思考。“自主尝试学习”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掌握主动权,能帮助强化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提出四点施教策略,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尝试;计算教学
        引言:小学数学知识是学习理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在此阶段应注重对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要引导其摸索数学规律,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自主尝试学习”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主动思考、亲自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处理数学信息,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积极帮助。以下将就该教学法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设计课堂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游戏是放松心情,激发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将游戏与数学知识融合,让学生发现动手动脑的乐趣,进而自主尝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组织用火柴拼算式的游戏。先带着学生用火柴拼0-9的数字,使其了解拼数字的规则。接下来,展示算式6+6=6,要求移动一根火柴,使算式成立。提出问题后,学生低头观察自己的火柴,一边思考正确的算式应该是多少,一边尝试更换火柴位置,用新的数字激发自己的思维。在自主尝试中,学生反复思考不同的算式,计算多个算式的结果,通过拿走火柴、更换位置等不同的操作,最终找到问题答案。组织这类游戏前,要引导学生熟悉各个数字的构成,使其了解游戏规则,继而开拓思维,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展示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动脑、动手,通过有趣的游戏培养数字敏感度,对其学习兴趣的养成十分重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可以借助移动火柴、听口令、对号入座等趣味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学生主动性增强,可达到开拓思维,激发兴趣的效果[1]。
        二、任务引导自学,锻炼学生思维
        任务可以有效驱动自主尝试,要根据知识的难度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了解基础的运算知识后亲自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知识的实际作用。教学简单的知识时,可以直接导入任务,要求学生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总结出简单便捷的运算方法。学习较难的知识时,可以先展示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接着让学生在任务中解决其他问题,夯实基础知识。
        比如教学《表内乘法(一)》时,可以展示由若干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快速计算大图形面积。推导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算法,再引出乘法知识。接下来布置任务:小明在“海盗船”下方排队,船上有10排座椅,每排可以坐4个人,小明排在队伍的第45名,他能坐上第一轮的海盗船吗?提出问题后,学生回忆计算大图形面积的方法,尝试找出任务中隐藏的数字规律。分析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以联系生活,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数字,分析数字的关系,能帮助运用基础知识,锻炼数学思维。
        自主尝试学习时,要布置有吸引力的任务,用有趣的话题、生动的场景吸引学生,促使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探寻题目中各数字之间的联系。小学生的知识量有限,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要借助任务引导其自主尝试,通过亲自实践、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强化计算能力。


        三、完成课堂练习,掌握计算技巧
        数学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单元,要求学生在应用时融会贯通,为强化其解决能力,应通过课堂练习锻炼学生,将单元知识与旧知识融合。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缺乏应用意识,这时要安排有对比性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运算技巧。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在理论教学后布置与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小数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如:
        1厘米是()分米,写作小数是(),读作();
        1毫米是()分米,写作小数是(),读作();
        1千克是()吨,写作小数是(),读作();
        ......
        这类问题促使学生回忆旧知识,将多个单元的知识融合,对于其解决实际问题,锻炼思考能力十分重要。课堂练习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同,可以结合学生能力布置多类型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只做指定类型的任务,这样一来既能了解学生的计算水平,又能使其接触不同类型的问题,促进思维发散。
        组织课堂训练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引导,分组合作时,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几道练习题,最后一起分享计算心得。比如让学生表述小数上各个数字的意义时,小组内每个学生分析一个数字,大家轮流发言,可以达到相互提醒的作用。总之,课堂练习是学生夯实基础,锻炼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其自主意识,使其在尝试中弥补不足,积累经验[2]。
        四、制定课后计划,培养自学习惯
        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课后的自主尝试。应引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督促其在课后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养成自学习惯。课后学习应以课上的学习成果为依据,要通过课后自主尝试弥补不足,提高数学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改错题,分析计算中的问题,利用错题本高效复习,夯实理论知识。
        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引导其提前预习,在完成预习任务的情况下参与课堂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运算定律》时,为避免学生混淆知识点,可以引导其提前预习,从而提高对数学算式的敏感度。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能感受到常用数据的作用,应培养其自学习惯,督促学生有意识地记忆常用数据,如?=0.25=25%、125×8=1000等。自主尝试学习既是学习新知识,锻炼思维的过程,又是摸索数学规律,强化运算能力的过程。小学生的自学习惯需要逐步培养,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荧光笔等学习用具,用以记录重要知识,增强学习记忆。自主尝试学习并非放手不管,可以安排学生定期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展示笔记、错题本促进数学交流,借此激励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引导其自主探究、亲自实践,在尝试中积累知识。新课标下,重视对小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为打造高效课堂,应给予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让其在尝试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卫红.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文理导航,2020,000(012):P.20-21.
[2]何丁.浅谈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