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车春强
[导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目的都发生了转变

        车春强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715300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目的都发生了转变,如何在转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优化与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就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发展所探讨的关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立足于高中数学学科,形成应对策略的具体分析,为高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影响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而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手段都逐步发生了改革与变化,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出现了上升空间,对于传统教育本身造成强烈冲击,如何面对这一现状,完成实践教学,就成为了教育活动现阶段所思考与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改革背景下存在的客观问题
        (一)应试化明显
        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相比较其他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中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而高中教育工作的开展脱离了义务教育范畴,无论是课程难度还是教学形式上都与之前的教学行为明显不同。其次,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这一压力落在学校身上,又变成了“升学压力”,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应试化非常明显。即便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学活动的本质仍然围绕应试开展,缺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实用性较低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相对较难,既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有要求,又对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方面有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学困”的情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忽视了对于教学实用性的探讨,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转化为了对于学生“解题能力”、“应试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三)创新性不足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将课堂中心围绕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能力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数学的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等都有较强的要求,且需要学生不断反复地进行练习掌握,导致学习本身较为枯燥。

这就促使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中,学生基于惰性和学习逃避心理,并没有有效落实学习内容,自己的基础不扎实,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受限,而教师则一味强调自主性,忽视了创新教学形式,导致教学活动陷入低效率误区。
        二、应对策略
        结合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出转变,以辅助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一)挣脱应试思维的束缚
        “一考定终身”是应试教育对于当下就教育教学行为形成的思想束缚,甚至一度发展成为教育事业的“紧箍咒”,在这样的思维约束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抑或是家长,都刻意强化高考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背负着承重的应试压力[1]。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挣脱应试思维的束缚,理性看待高考,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的思维,不以高考定成败,分数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准则,逐步减轻学生的思维压力,促使学生理性看待高考。此外,结合当下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师也可以进行与学生展开对于高考的探讨,形成理解分析。
        (二)活化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走入课堂,如微课技术、线上教学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可以辅助课堂,形成高效教学。具体到实际中,如教师可以自行制作微课视频,针对性的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促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巩固复习,从而实现知识点的有效掌握。而教师则可以在平时节假日期间,通过网络通信平台,如微信、QQ等,在班级群中上传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优化师生互动
        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在学习“等差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多个角度开展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良性互动过程中,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下一个问题“已知a =3且an =Sn-1+2n,求an及Sn”分别邀请三位同学进行作答,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刻意做出错误判断,尝试引导学生辨析并重新审视题目进行计算,再次论证自己的观点,质疑教师存在错误理论,而教师在承认错误的同时,转变题目内容,重新进行互动作答,学生建立在之前的经验基础上,就会更加坚定自身思维逻辑,敢于质疑教师观点,长此以往,学生逐步形成了主动探索与论证的积极学习态度[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从形式到方法再到思维都应当发生转化,既不强化应试教育思维,也不刻意抹除考试意义,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选择,形成有效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家玲.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科学咨询,2019:150-150.
[2]刘丽,朱立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184-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