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萍
新疆兵团第二师二十八团梨华中学 841008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能更为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起来,仍然是一个长久而深远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初中物理课堂焕发光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策略,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起来,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网络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是第三次教育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正在引发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其核心是推动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技术手段的创新。
笔者把信息技术的引入贯穿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三课时完成。此过程有效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深刻地改变了物理教学样态,影响了物理教学走向,凸显出技术的威力和价值。“技术”已经为教育插上了神奇的翅膀,为实现现代教学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第一课时,按照课标对本章的要求设计并印发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自学课本的内容。第二课时,布置任务:全班进行分组,小组合作上网查阅有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并制作成PPT课件或电子小报。在知识储备已经富足的前提下,学生就利用计算机直接上网查询资料,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建议下查询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网站,也可以自由查找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网站。第三课时将在一个星期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并且每一组要制作介绍有关太阳能应用的模型,并开展模型制作、课件制作、电子小报的评比。
尝试了这样的网络探究课后,我又在《信息的传递》一章中再学习再实践,收获颇丰。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需要教育技术产品必须方便易学,能与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相兼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一是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拟人、拟物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三是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情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提供碎片化的学习资源。
1、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合理利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并整理资料,形成有条理严谨的汇报课件。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自觉的学习能力。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
现代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链接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及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应用,将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相关的学科知识或预备知识及开阔学生视野所需的扩展知识组织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及自己能力自行使用该资源,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通过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在具体的课件制作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
因为教学目标很明确,又很容易实现目标,学生做起来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与利用,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学科中去,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模式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发现探索自己想要的知识;通过网络接触世界,了解世界;在网络中搜集信息,作出是非判断,进行综合处理,并将自己对信息的认识发送出去实现信息的交流。
3、通过学生动手做模型,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教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太阳能运用的模型,学生真正明白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并会记忆深刻。在全班的汇报课上学生会很自信的去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上原因,我在物理课上,只要是学生能动手实验,我一定让学生动手实验。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热爱在物理课上动手实践,他们觉得这样的物理课堂生动有趣。
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例如: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针孔照相机;回家照镜子做各种动作体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介绍《家庭电路》时建议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的线路,寻找有无不合要求之处,并尝试改进等等。学生总是那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既圆了课本书刊的缺憾,又感悟了知识的真谛,自己摆脱挫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学生交流汇报,展现学生异彩纷呈的绚丽光芒
一周后,各组同学分工合作,汇报交流的代表、模型展示的代表,大家都兴致盎然的展示本组的成果,汇报过程相当精彩。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是教育,教育就是应该让每个孩子各自绽放绚丽的光芒,让他们的优秀之光呈现不同的色彩。远远比我们用一张考卷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果更有价值,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教师在深度备课和把握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要想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真正融入信息技术,必然跳脱不出选择、组合、优化、反思这一基本路径。教师在选择信息技术工具之前,先要收集、熟悉、分析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例如:“雨课堂”、“菁优网”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通过选择,教师要初步确定使用哪些信息技术的工具;通过组合,确定课前、课中、课后分别使用什么信息技术工具,什么教学内容对应什么信息技术工具先后顺序如何,不同学情的班级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差异,课堂中停电或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如何应对等;优化和反思主要是针对课后环节。教师教学实践后,要反思所选择和组合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是否有优化的空间?要评估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物理教学?软件是否有更新和迭代?通过优化和反思,教师要积极学习各种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信息技术软件、硬件。经历了这一过程,物理教师就能够遵循深度备课---深度融入---高效实践---优化迭代的螺旋式教学理念,步入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的正确路径。
参考文献:
1、《基于网络环境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风华初级中学 王 霞
2、《价值、困境与应用策略重构物理教学》
作者:深圳市福永中学 邓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