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深度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柳文燕
[导读] 新课改指出,小学生的数学由“双基”转变为“四基”

        柳文燕
        广东河源市第一小学  517000
        摘要:新课改指出,小学生的数学由“双基”转变为“四基”,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在量和质的难度方面都有所提升,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颇为重要。本文论述了课堂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实践研究,结合生本理念,相应地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字:小学数学 ;   深度学习   ; 实践研究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至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学好数学的真正意义不是体现在应试教育检测之上,而是体现将来自身的脑力思维上。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萌芽和基础。“高楼平地起”,唯有打好地基,才能架起大厦。而高年级数学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学习完一节课,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某一知识的公式或定理是什么,却不知道它的来源?从而造成课堂只教给学生一个结论,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课堂入手,采用课堂小组合作深度学习来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既开拓学生思维,也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课堂深度学习,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意义感和效能感。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可行性的探究与实践,以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目的,促进人的自主与全面发展。
一、解放思想是课堂深度学习的关键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对全党提出的要求。思想要解放,自然是因为束缚和禁锢。不僵化,不停滞,是要始终保持打破禁锢的状态,并适时适地创新思路。教育也是一样,唯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里的“解放思想”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据我们观察,尤其是大部分老教师,依然主张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上课,全然不知已经是“信息与教学融合的时代”。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狭隘学生思维,而且不利于北师大数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基础并不比别人差,就更没有理由停滞不前。要实行深度学习,我认为教师应该先利用公需课或者教育培训先培养自己本身的素质,才能有效的开展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而本文提倡的“课堂小组合作深度学习”同样是新课改的一种新模式,由此,解放思想是我们教师在教育行业砥砺前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二、导学单是课堂深度学习的载体
        所谓"学案导学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就是把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先去思考研究,带着问题回归课堂。[6] 根据导学案完成的情况探究重难点知识,达到突破重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课堂还原给学生。

例如: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中总复习《图形的运动》,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课前的导学案:(1)我会梳理,学生用网络图或者框架图等等自己先整理学过的知识;(2)我会提醒,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已经可以掌握哪些知识是大家该注意的地方,从而避免错误;(3)我会解题,找一道自己善于解决的题目分享交流。这些环节对于探究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了这样的“前置研究”,学生在课堂不仅积极学习,而且乐于探究,从而温故知新,达到学习的另一高度。
三、激趣引入是课堂深度学习的动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是否顺利地进行学习, 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进入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有趣的情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的开始以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就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走进数学区探究知识的奥秘。比如,在教学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梯形的面积》那课,我的引入是利用微课展示生活中的梯形,用Flash动画播放姚明NBA3秒投篮区,看到比赛的孩子们自然热情高涨,兴奋不已;然后Flash动画播放三峡大坝的宏伟壮观,学生对如此景象特别向往,接着微课的结束语:篮球“三秒区”和三峡大坝横截面类似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想知道他们的面积有多大吗?看着一幅生灵活现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说出“梯形的面积”,于是板书揭题并带着疑问自然而然地课堂接着进入探究合作学习环节,一堂有趣生动的课由此展开。可见,激趣引入能给学生带来探究学习的动力,让学习更好的投入数学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即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索研究,小组合作便是它的核心灵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小组合作并非易事,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明确目的,合理的分配任务,缜密的流程等等方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开展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课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是让学生齐读合作任务单,明确具体各小点要求: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以四人为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剪刀,卡纸,胶纸)合作探究推导面积公式,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又多又准;最后我以合作汇报交流的形式呈现探究结果,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生自己回答。经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放手给学生自己去探究,思维得到拓展,学生乐于学习,挖掘知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达到“学生为主”的效果。没有合作,单凭个人的研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利于发散思维。由此可见,想课堂深度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必不可少。
五、课外延伸是课堂深度学习的迁移
        实践证明,课堂的40分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而课后延伸拓展既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可以扩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带他们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教学《容积和体积》这一课,课后我布置了:走进家里,走进超市,研究哪些物体标有容积体积含量,研究单位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以“容积体积”为主题的数学日记。这项课外延伸,不仅仅巩固知识,也为学习下一课时的知识做好铺垫,使得探究学习不止步于课堂,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各个环节以实现课堂深度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质疑、分享的机会。是为了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诗雅.致力于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理念与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3):68-73.
[2]王有升,兰玉萍.同伴学习中的“教学相长”与课堂教学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62-68.
[3]朱凤书.小学数学“大空间”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17(10):13-18+2.
[4]贲友林.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J].小学数学教师,2020(4):11-15.[6]靳文慧.学案导学法在化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