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兰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小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400)
摘要:赏识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小学实施赏识教育。研究结果表明:赏识教育在应用中存在教师事情繁多,实施赏识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未关注高年级课堂及中等生等不足,这些问题与教师对赏识教育内涵理解有偏差、教师赏识素质有待提高、家校不一致性等原因有关。为使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有效,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切实做好恩威并施、尊重不同学生差异进行赏识、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教育;应用现状;对策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较之常态课,教师在小学数学公开课上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赏识教育运用得更多一些,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正面激励,如通过表扬坐得端正、举手等做得好的同学去激励其他同学效仿,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其次便是渗透整节课的尊重、倾听学生,教师做到了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倾听他们讲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无论对错;第三便是引导,正如当今倡导的“以生为本”,提倡学生自己形成答案,其中便少不了教师的引导,给予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引导他们把道理说清楚、说完整。
相对地,常态课上赏识教育运用得较少,相比之下,教师的引导和尊重倾听学生的想法会比激励运用得更多一点,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慢慢倾于不宣于口。
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公开课与常态课中运用比较普遍,但相比发现,常态课中运用得较少,精力更多放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勤于动脑。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 努力做学生欣赏、爱戴的老师
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条件性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和教学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要努力做学生欣赏、爱戴的老师,第一,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通过培训、书籍杂志等吸收学习教育新理念,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展视野和增长见识,一个渊博的老师更受人敬仰;第二,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反思问题、又回到数学课堂上改进,在这样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实施赏识教育的能力,长此以往能够自如赏识孩子;第三,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引领者,为赏识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事实上,教育者应当宽容地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自我效能感。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和要求,问一些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正确回答。当孩子们成功了,他们就有兴趣和信心继续学习。
(二)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
1. 赏识教育不等同于表扬,适度表扬
赏识不仅仅是表扬,赏识教育包括六个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关键是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赏识,不是简单的表扬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教师要不吝啬夸奖,不吝啬一个赞赏的目光、手势;当孩子努力了却做得差点时,教师要营造宽容和谐的环境,不要以过高的期望值去要求孩子,用爱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让孩子学会反思、学会升华;当孩子犯错时,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朋友式的提醒孩子乐于接受,尽快改正。
过犹不及,教师对赏识也要进行“饥饿营销”,保证赏识的高价值性,即赏识教育要遵循适度原则,把握合适的尺度,不盲目表扬,不盲目迁就。一味的表扬,之于孩子就像蛋糕一样,吃多了便腻了,自然没有作用了;过度的迁就和包容,有碍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赏识教育要讲究中庸,恰如其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而会产生骄傲的情绪,稍遇挫折就一撅不振。比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一亿有多大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象1亿张纸有多厚,学生回答大概有教室房顶这么高,此时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用具体事物对比很容易让人想象出有多高,之后又有学生回答有一层楼那么高,这个时候就要适当保留赏识了,让学生继续思考别的方向。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滥用表扬进行赏识教育,应该视情况而定还可与惩戒教育相结合,毕竟“教不严”可能因为“师之惰”,当然,惩戒要有尺度、有尊重、有温度。尺度便是依法、依理;尊重是指惩戒的目的是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温度是给予学生爱意与温暖,惩戒之后需要持续关注和交流。
赏识教育既要保质又要保量,保质就是要值得赏识,赏识得到位、准确、具体,保量就是要频繁、及时、贯彻始终。重要的是要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2. 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赏识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对学生正向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给予认可和强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不同的方面对孩子关注,更能全面地对孩子进行赏识、提出建议、升华,这是老师对学生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还必须有爱的艺术;将爱融入具体的言行中,让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前提是正确运用这种“爱”,不要变成太过沉默的目光,不要变成“为了你好”的训斥和无用的唠叨,也不要变成事事主宰孩子的决断者。如研究平行四边形时,虽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很重要,但更应该让学生尽管观察、猜想、验证,让学生观点碰撞、论争和比较,由自己得到结论。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让这份“爱”裹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中,用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充满爱和宽容的目光激励孩子与你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将快乐与你分享,将困惑与悲伤与你分享。
3. 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身为教育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锐利有神的眼睛。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跳出单一教育评价的陷阱,通过不同角度去观察,我们会发现曾经认为一无是处的孩子其实有些方面很优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值得用我们赞赏的眼光发掘他们的优点,加以培养,用宽容的心态包容他们的缺点,先接纳后升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一颗平常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觉醒。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尝试着去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上课听课认真、较强的创新思维、口算能力强、进步显著、作业工整等方面,教师要关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用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在课堂上抓住机会赏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同时同学的认同也会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鹰.基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9):57-58.
[2]徐乾.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35):123-124.
[3]张丽美.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