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初中数学因其自身的抽象性而带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初中学生已具有解决这些抽象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教师要做的是进行适当的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如何适当,这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适当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及调研经验,我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四个“适”——适度、适中、适用和舒适。灵活运用这四个“适”,能使有限的数学课堂花样百出,余韵无穷。
一、适度——讲解要适度,留足思考空间
在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中,很多年轻老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即恨不得把知识全盘托出,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课堂知识讲解的适度。该讲的讲透彻,“不该讲”的也应保留余地,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主动进入数学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学生们既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在结合之前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及其图像之后,大脑中就已经有了一次函数图像的轮廓。这时,教师就应从讲解者变为倾听者,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独立描述一次函数的图像。这既能巩固学过的一次函数性质的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函数图像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反馈的契机,以此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灵活安排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适中——数学课堂上的中庸之道
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部分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把重心放到了培优拔尖上。这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的行为。通过分析,我发现中国文化中的“中庸”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来说,数学课堂上的“中庸”即教学深入浅出,题目难度适中且难易综合,迎合班级中等学生水平。有人会说,这样不是形式化,毫无特色的教学吗?不是这样的,让我们以“判定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为例来谈一谈。
初中数学关于判定全等三角形给出了“SAS”、“ASA”、“AAS”、“SSS”、“HL”等判定方法,在讲完这些判定方法之后的综合复习课上,如果选择一道综合了这些方法而只有一种解题路径的题目来讲解,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难度。
大部分学生在刚刚学习完这些知识之后,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面对这样的难度,很容易挫伤信心。而一些聪明的学生,即使花费很长时间解决了问题,也必然要牺牲课堂上的时间,这是效率很低的做法。而选择难度适中的,可以分别用上面的五个定理解决的题目来讲解,不仅综合复习了所有知识,也能让学生对所有判定定理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甚至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活学活用。在我看来,这是很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三、适用——数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初中数学是带有一定难度的,这些难度往往是因为某些知识具有抽象性。但与此同时,数学又是讲究实用性的、操作性的。在我看来,破解数学难度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实用性和操作性。让我们一起在实例中研究。
我在教学中发现,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时候,往往有很多学生对“内角分别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一问题产生很大困惑,甚至在学习的后期还会犯错。后来,在讲授这一章内容时,我会提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规定具体的三个内角,然后剪下5个左右这样内角的三角形,自己来判断:这些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全等吗?经过这样的动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明显加深了。实用性的引导也有例子,比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是很容易记住的,然而,在实际运用上对它的敏感度却不够,解决题目时也经常忘记运用。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会在讲完勾股定理时,让学生根据手头上的各种物品自己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自己求出被构造的哪一边的长度。有一位同学计算出了他的笔靠在笔筒里时,完全在笔筒中的部分的长度。后来,他对这一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果然更加深入了。
四、舒适——关于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
一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单单进行告诉式的知识传授,不会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流,探讨问题,造成课堂氛围十分压抑,这是很有问题的教学形式主义。即便课讲的再好,学生的接受度也很低。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主动性,对数学有兴趣,产生数学学习的乐趣,就要营造一个舒适的课堂环境。
例如有一次,在我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坐在后几排的一个平常不被看好的学生突然小声说了一句:“老师坐标系画的好丑哦。”全班笑了起来。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我把这个学生交上来,没有任何怪他的意思,而让他自己拿起粉笔画了起来,画了很直很漂亮的一个坐标系。他受到了全班的赞赏,我也由衷的鼓励他。我知道,这个学生学过美术,他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是很值得欣赏的。后来就证明了,不仅那节课氛围很活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入,而那个男孩子,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后来成绩进步很快。不得不说,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阵地,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我们,一定要守好这个阵地。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更要知道,课堂教学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这四个“适”,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翠林.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艺术[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75-76.
[2]郭晓灵.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20(9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