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飞涛
丰都县董家镇初级中学校 408200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动力,初中物理教师应设计探究性物理实验,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究实验当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习得物理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研究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策略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性实验从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入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失败的教训,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唯有如此,才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物理教师可以设计“探究人体头发的温度变化是否与物理学知识有关”的实验探究课题,学生需要通过小组交流、查询相关资料的过程来得出问题最终结论。事实上,人体会产生红外辐射,但人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强度是不同的。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存在炎症时,那么该部位的红外辐射强度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所以,我们可以在医学诊疗过程中运用红外技术。回归本次实验探究内容,头发并非只是装饰性作用,也能够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头发可以通过调节体温来实现保护大脑的作用。当人体的血管发生扩张时,头发还会持续散发热量。所以,我们说头发具有保暖与散热的多重功能。基于此,学生也就得出了实验的最终结论,那就是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都融合了物理学理论,人体头发的温度变化更是与物理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断寻找物理问题的答案,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物理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物理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物理教师应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来设计探究性实验活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迫切性和实用性。例如物理教师请学生利用家中常见物品来确定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学生只需使用简单的物品便可以完成实验。学生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将电笔中的小灯泡去掉,然后将他们和两条电线连接起来。
之后学生从家中多找一些常见物品,比如螺丝刀、塑料瓶、橡皮筋等物品,然后将这些物品依次放在电线之间。若是将这些物品放到电线之间后小灯泡亮了,那么表明该物品为导体,若是小灯泡灭了,那么表明该物品为绝缘体。这整个实验探究过程都是简单而又有趣的,学生自行在家操作也没有太大的危险,有效降低了物理实验的难度。
(三)创设反常的实验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他们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因此,在物理学探究性实验中,物理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探究情境,请学生结合教师创设的情境来进行分析与探究。例如物理教师在讲解《压强》这节课的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来帮助老师完成实验过程。物理教师分别在男同学和女同学的面前摆放一块木板,并为他们各自配备一把相同的小锤子,然后请两名学生用力将钉子钉进木板中。在这两名学生开始钉木板之前,教师请学生们进行大胆地猜测,猜测最后两人谁能先将钉子钉进木板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肯定是男同学先将钉子钉进木板中,因为男生的力气要比女生大很多。接着教师请两名学生开始将钉子钉进木板中,最终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竟然是女生先将钉子钉进了木板中,学生们顿时感觉十分不解,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女同学能够这么快就将钉子钉进木板中。此时班级中的学习氛围浓烈,大家的好奇心都被激起,都想知道其中原理,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名学生使用的钉子,看看其中隐藏着什么奥妙。原来这两名学生使用的钉子是不一样的,男生使用的就是普通的钉子,而女生使用的为帽大针短的图钉。讲到这里有一些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影响压强的因素是什么?从而能够顺利的得出影响压强的两个因素。物理教师创设了一个反常的实验情境,学生在实验中产生了好奇心,问题的及时提出又为学生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设计趣味的实验探究活动
物理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趣味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物理知识。例如以《声音的传播》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中涉及了许多新的物理概念,这些物理概念是学生从前没有接触过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新的物理概念,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共同完成声音探究实验。每一竖排学生为一个探究小组,实验过程中前排的学生不能回头,教师从后排的学生中随机抽选一名学生,请该学生说一句话,然后请前排学生猜猜刚才说话的是谁,如果前排学生猜对了,那么教师询问前排学生是如何猜对的?前排学生表示因为这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伙伴,他平时说话的声音就是这样,所以才成功地猜出来了是谁在说话,如此学生便顺利地理解了“音色”这一概念。
结束语: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设计趣味的实验探究活动,创设反常的实验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刚.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1):34-35.
[2].闻娟.积极发挥自制教具在中小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