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王生娟
[导读] 对于班主任来说,不仅要做好本身的教职工作

        王生娟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中学  青海 西宁 811607
        摘要:对于班主任来说,不仅要做好本身的教职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还需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工作,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负责。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一个人所面对的是人数众多的学生群体,其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以此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也有助于提供学生的自制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向。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工作
前言: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职责全部由班主任承担,一方面班主任压力过大,还会由于精力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没有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自制力的成长,等到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必将严重制约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的前提下,深入探究我国现阶段初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措施。
一、我国现阶段初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班主任缺乏学生的信任
        在部分班主任看来,初中学生刚刚结束小学生活,还仅仅没长大的孩子,并不具备足够的班级管理能力,不能够将班级管理好,甚至会由于自制力的缺乏,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一团乱麻,最后不仅还是需要班主任收拾“烂摊子”,还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与其如此,不如从一开始就由班主任全权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认为这才是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做法。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自然会导致部分班主任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即便是在上级领导的要求下推行,也仅仅是给予学生表面上的管理权利,无论是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大方向上,还学生管理工作的细节上,还是会由班主任一手掌控,和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差异不大,无法体现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优越性[1]。
(二)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学生缺乏管理经验
        尽管在应试教育诞生之初,是由于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试教育理念呈现蔓延趋势,逐渐渗透进小学教学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生在之前的教育历程中,没有进行过管理能力训练,更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如果贸然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很可能会出现学生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同时,在应试教育过程中,教师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对学生布置强制性学习任务,学生的自制力没有得到有限锻炼,这就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大的阻碍[2]。


(三)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管理难度过大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相比较于过去,学生所能够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对于各种信息文化包容并蓄、来者不拒,使得互联网环境日渐多元化,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也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增大,学生也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这就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急剧增大。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不小的阻碍。
二、我国现阶段初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优化的有效措施
(一)班主任应当正确认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班主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引导者”,其教育观念,对于教学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作为一线教育人员,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也需要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情况下,班主任应当认识到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使班级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学生存在能力上的不足,更应当进行锻炼补足,而不是一味的退让,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只会让学生能力的缺陷进一步扩大[3]。
(二)学习先进经验,构建“过渡式”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能力缺失,不足以支撑起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例,而是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一根本矛盾,班主任应当找寻具备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早期能力不足的困境,其他学校肯定也遇到过,并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班主任可以学习其中的先进经验,构建“过渡式”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先尝试性给予学生一定的管理职责,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经验,在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渐给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职责,即便出现差错,也能够将危害性局限在最小范围[4]。
(三)管理职责“均匀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
   针对于当代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问题,可以将管理职责“均匀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成为管理中的一份子,理解管理人员的苦心,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除了设立各学科代表、班干部、小组长之外,还可以推行“一日班长”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担当班长。同时,也能够让所有学生都有管理能力锻炼的机会,实现整体学生管理能力的飞跃式增长,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自我管理模式的“红利”。
结语:总的来说,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此的一次大胆创新,但也正因于此,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个教育模式普一出现,就可以立刻发展到成熟阶段,需要班主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以此来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并且,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够因噎废食,要正视其中的不足,并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优化提高。
参考文献:
[1]苏荟芳.?高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颜婷婷.?基于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下学风建设优化路径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6):74-75.
[3]王岳聪.?基于小班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践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8,5(27):350-351.
[4]周淑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概谈[J].?科技视界,2018(33):117+104.
[5]梁昌娥.?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探讨[J].?教育导刊,2020(Z1):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