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登峰
河源市第二小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单一古板,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寓于情感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以体育课中基于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谈一谈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实践,希望为同行教师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情感教育
引言:虽然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但是小学生同样是社会人,小学是人生发展启蒙期,因此对于学生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一定要足够重视。提升小学生德育效果,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笔者将情感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思想导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下面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以期帮助更多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一、小学德育教育之情感教育特点
德育教育主体是学生,情感教育主体为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即通过情感触动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为提升小学生德育效果,需要将情感体验与德育教学有机融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思想,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目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实践性
一个人的道德可以体现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道德并不是抽象的理论,因此道德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小学德育中情感教育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道德教育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的参与社会活动,与人进行接触交往,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规范,基于道德理论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基于情感教育的德育教育实践,可以将晦涩难懂的道德理论转变成生动的道德情感,进行转化成学生的道德行为。
(二)生活性
德育高于生活,对生活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寓于情感教育的德育教育要将情感体验与生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道德的力量。
在生活中运用得到道德理念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得道德的现实性。对于理解能力不足的小学生,与同学、朋友、家人相处时并不能灵活的使用教材中的理论,因此,情感教育不仅是德育的一个载体,更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三)主体性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充分发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德育教育。道德理念通过教师的讲授,并不能使学生理解透彻,只有让学生积极实践,才能进行道德体系的自我构建,因此寓于情感教育的德育具有较强的主体性特点。传统的德育教育之所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想要提升德育效果,就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有组织的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道德体系的自我完善。
以教师教学为主、家庭、社会为辅,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将学生的“旁观者”角色转化为“当事人”角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小学德育教育之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因势利导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环境。教师可以将进行德育教育的科学方式告知家长,以便可以对学生在家的情况有所掌握。例如在体育课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纪律观念不强时,教师不要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指责,应该将学生活跃的特点转化为学生的优势利用起来。可以委派调皮的学生一些“重任”,比如让学生成为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势必会改正自身的缺点,认真负责的做好小组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将这种取长补短的德育方式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尽量避免一味的指责、打骂,而是因势利导的打“感情牌”,让孩子在家担任一定“职务”,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言传身教
教师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会造成直接影响。首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此才能影响学生,提升德育效果。体育教师更是如此,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十分喜爱体育活动,爱屋及乌,对于体育教师也会十分喜爱,因此体育教师的个人形象极大的影响着学生,一个品德高尚、专业素质突出的教师必定是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革新,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体育锻炼。其次,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给自己“充电”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学生也会养成自主学习、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言传身教。
3.利用学科特点,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
小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但在班级中又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清楚学生的特点并顺应学生的发展,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进行锻炼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以此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我约束力,进而提升德育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少数调皮的学生会故意掉队逃避练习。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稍微调整当天的课堂练习评价方法,就是告诉大家,接下来全班分小组跑步比赛,每个小组人数相同,绕操场跑三圈,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要求必须小组内的全体同学都完成比赛,以小组内最后一名同学所用的时间为本组的最终时间,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团体冠军,小组内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鼓励跑得的较慢或掉队的同学尽快完成比赛,用集体力量夺取胜利。通过这样的课堂比赛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白个人在群体中作用,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团队,从而带动个别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共同进步,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语
如今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入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德育教育创新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新型方式,将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德育效果。笔者希望对于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论述,可以起到抛转引玉的作用,帮助广大教育从业者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让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更多杰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存霞.以德育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88):27-28.
[2]胡静.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小学时代,2019(1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