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德育模式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林晶津
[导读] 中职院校与其他学校不同,中职院校更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

        林晶津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中职院校与其他学校不同,中职院校更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在教学开展中会忽视学生德育的形成与发展。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前的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管理经验,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职德育模式;信息技术环境;创新
引言
        德育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爱国情怀,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我国当前各类中职院校课程实施过程逐渐走向形式化,相关思想也变成枯燥的知识理论,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课程对其所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德育模式创新的根本在于对教学思想层面的改变,相关教师在充分把握具体教学思想与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需针对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弊端,结合学生现状,并充分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找到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德育模式创新策略,进而全面促进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性与科学性。
一、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
        中职德育工作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主体性的活动,能够有效促使中职学生个人思想认识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在当前社会变革发展潮流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要确立正确的主导方向,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引。新时代中职学生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思想道德品质,主要包括:爱祖国,有情怀,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正确理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知荣辱,有信念,以“八荣八耻”要求自己,热爱劳动,勤恳踏实的学习和工作,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在不断奋斗中获得幸福;还要敢于担当,有意识,认识到自身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重要力量,未来从事专业岗位要爱岗敬业、热情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其中在隐性影响方面,重点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性和感染性,为此应该注重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创设;在显性影响的方面,中职学校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主题班会和党团活动等形式进行实践,理论结合实际,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抓好中职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德育模式创新发展需立足于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对课堂过程的参与兴致以及关注程度,提高对中职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效率,并充分融合各类课外教学资源,提高相关课程开展过程中的资源丰富性,在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思想基调的同时,使其养成对各类资源的自我判断与情感突破,让学生成为整个德育模式的主体。
三、丰富教育途径
        当前,我国不少中职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都尚未意识到多样化途径对帮助学生理解德育内容的重要意义,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必定造成学生不能全方位的了解德育内容,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学习热情较低,造成很多问题出现。德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德育教育质量提高的实际情况,积极扩大教学途径。因为网络环境很有可能限制学生的行为规范,形成一种监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教学途径,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而且利用网络环境的监控功能,及时监督和了解学生的在学校的德育行为,有些中职学生自身的自律性不强,如果缺乏教师的监督,就会出现一些学习态度问题,在课堂上不能集中学习注意力,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纪律,所以利用网络平台来监控学生平时上课的行为表现,这是有必要的。

此外,必须要利用网络化的内容,扩大德育教育的途径,使学生可以从往互联网上了解有关的德育知识,确定德育要求,避免学生在教学中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网络属于现代化的平台,网络环境使得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带来很多机遇,教师需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且使网络环境的作用得到发挥,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确保其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获得显著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传统教学基本要求强调教师、学生与教材,其中教师与教材 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相关内容的被动接收者。以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中职德育模式创新过程,需要将这三种基本要素进行 重新组织定义并丰富其内涵,形成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以 及教学手段五个全新要素,充分认可学生在各类要素中的组织地 位,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对教师以及教材的重新组织效能,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主动探讨。
五、注重班级布置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其 中的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将板报 设计重视起来,组织学生一起选择与德育相关的主题,自己设 计整体的风格。教师搜集与德育相关的资料。通过教师、学生 共同合作完成板报,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让学生更 加充分的了解到德育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设计板报过程中,教师可以预留一个版块,将一 些学生的优秀事迹写到黑板上。另外,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于德育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想法搜集资料,融入 到板报设计中。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写一些名言警句, 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写一些英雄故事。教师便可以从学生角度出 发,搜集资料,完善板报
六、注重教育思想育人层面力度,提高中职德育模式生命力
        学生是中职德育模式的生存根本,而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是德育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的核心工具,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精神更是德育模式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中职院校需注重教育思想在育人层面的关注程度,使用更为灵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德育特征,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各类知识,更需要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七、注重家校合作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所以,单纯依靠教师对其德育发展进行引导,无法满足德育渗透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发展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例如,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的形成。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建立一个家长群,在群中互相沟通,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学校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时,可以在群中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完善德育渗透工作。
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德育模式创新需立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接受能力与主观参与意识,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创建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融合的基础环境,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教育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士其.基于网络环境的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J].职业,2019(13):94-95.
[2]盛慧贞.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228-229.
[3]纪美银.信息化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99-100.
[4]周艳.信息技术与中职德育教育融合路径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3):165+198.
[5]王水珍.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1):13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