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前预习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郑超
[导读] 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始终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郑超
        巴中西南大学第三实验学校   
        摘要: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始终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一些学困生的形成。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预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高中数学的学会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普遍都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不仅是学困生形成的一项重要因素,更是导致了学生在整体的知识学习中出现障碍。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就主要针对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前预习效率低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教学解决策略,使学生能够找准学习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学困生的出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前预习;成因;策略
        预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各项环节中的首要步骤,作为一项非常基础的学习方式,做好预习工作能够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开展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更加快速的接收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有很多学生出现了预习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必须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
        一、高中数学学习中进行课前预习的教学意义
        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知识体系里的复杂程度以及知识整体的困难程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如果直接进行课堂的学习很可能产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因此进行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就对教学知识形成基础性的知识总结概括,并且对其中包含的教学知识点有基本的认知,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开展数学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缺少课前预习,更是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教学前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态,进而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快乐,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而激发起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改善,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率,让学困生能够拥有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帮助学困生找到正确的学习节奏,为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教学环境。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前预习低效的具体成因分析
        (一)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不够充分
        很多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了懒惰思维,忽视了预习工作。这种思想直接性的导致了学生的预习效率低下,对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环节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只是草草了事完成教师所留下的任务,并没有真正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忽略了预习环节,在课堂上直接跟随教师进行知识学习,这自然会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严重的影响教学推进。


        (二)学生找不到准确的预习方式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否高效,很多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准确的预习方式,在预习的过程中,单纯地采取阅读教材的办法,机械性的通过阅读来浏览教材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书本中的知识点根本没有被学生消化和理解,这样的预习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上的用处,这也是导致学困生在数学学科的预习工作上效率低下的一大原因。
        三、解决高中数学学困生预习低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为学困生制定具体的预习流程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误区,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流程,进而影响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为学困生专门制定具体的预习流程。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预习方案,让学生首先了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在掌握三视图与直观图的文字定义,然后将文字内容带入到实际物体的观察中,并且让学生依照书中的内容进行物体的摆放,进行实际的观察,从而进一步的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含义。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就会让学生掌握做预习的方法,从而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章节内容的学习中,从根本上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解决预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引导学困生记录预习笔记
        记笔记是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一项非常有益的学习习惯,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同样可以通过笔记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培养学困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记录预习笔记,将预习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以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同时还需要学生在笔记中标注出自身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点,以便于学生在上课时能够着重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解决。教师需要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着重的关注,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启发,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自身的学习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养成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语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可怕,教师要通过耐心的指导,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并且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通过学习方法的传授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也应该转变自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固有偏见,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解决课前预习低效的问题,获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锋.略议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J].学周刊:B,2011,(9).
        [2]郭贵祥,胡连梅.认知理论基础上学习效率的计算、论证及应用[J].教学研究,2007,(1).
        [3]卞冬梅.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的归因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7).
        [4]卢浩,石长梅.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