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科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学生合作学习当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张艳
[导读] 思维导图教育模式是将分散的知识转化为更理性的指导

        张艳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402260
        摘要:思维导图教育模式是将分散的知识转化为更理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规律的学习方案。高中物理课上,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不同的物理知识中寻找思维导图的应用特性,了解物理知识点的实际分布规律。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思维导图教育模式,在物理课上保持学生的整体思维活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透彻。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之后,对于高中的物理教学工作,需要基于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前提,教师需要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工作,进而让学生充分的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以及理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有效的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系统学习意识。在这样的思维导图的教学工作下,便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的发散性以及可视性效果,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大大提升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同时,由于合作教学方式的开展,让学生有着较强的集体意识,推动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思考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帮助人们建立一个全面立体的对事物的认知情景。它显示了所有与核心知识相关联的内容,同时展示彼此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梳理思维过程。对内在联系紧密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通过思维导图摆脱了传统教学法对孤立知识点的教学片面性,使教师可以脱离现有知识层面,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关联知识及其联系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侧重点;2.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主动与教师互动的的学习积极性,对锻炼学生思维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效果。3.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创造过程中包含了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碰撞,知识与知识的交汇贯通,是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和行动力的有益锻炼。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合兴素养。
二、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的价值所在
        小组合作模式是新课改提出的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到小组合作模式学习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习的平台,这样的教学不是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小组合作是调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学生的思维也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小组合作组织形式多样化,交流的信息量也比自己学习大的多,有利于课堂氛围的体现,通过创建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得好的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学习获得更大的提升,使学习差的同学能够在同学的帮助下逐渐进步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组。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当中的应用
        (一)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一直都是重要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对于某学科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的挖掘一些学科知识的趣味点,以此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以及思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利用一些抽象以及形象的图像方式,能够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保障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趣味性和多样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弹力》方面的知识点讲述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有效的胡可定律方式,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让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够有效的与生活实践进行联系,只有在这样的教学工作当中,才可以帮助学生渐渐的形成完整的思维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下,能够顺利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发现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以及实际的方向。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也能够在学习兴趣较高的教学环境当中,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对学生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有效的顺应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解决环节应用思维导图
        了解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只是一个方面,将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最重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虽然这种教学方法通常符合物理系的特点和背景,但实际证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一旦没有教师的严格管制,活动的效率就会下降,实际掌握知识的学生只有少数,大部分学生处于混水摸鱼的状态,实践过程中一些活动环节会引起学生之间的意见冲突,引起比较严重的纠纷。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差异,制定目标教育战略、科学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详细地说,就是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明确的任务,杜绝盲目的行为。引导所有学生集中在计划的图纸上,以中心主题为中心进行明确的分工,然后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维结合在明确的知识语境中,最后通过改进整理、统一的观点做出决定,并与其他群体交换最终制定的思维导图,以弥补利弊,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方面思考,不断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开拓思维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时,以思维导图为执行依据,期间出现偏离行动方向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纠正,大大防止学生盲目操作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思维导图,掌握抽象概念
        物理学概念主要用于反映物理学中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对物理事物的抽象,是引导物理规律、物理规律和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目前,学生一般学习物理困难,研究其本质,物理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加上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理解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因此,物理概念最终成为学生学好物理的最大障碍。在物理学概念教育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系统性和直观性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深刻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思维的发散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帮助学生从旧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知识,提高物理概念学习的效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新信息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对现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过程。
以“弹性”为例,由于学生学习了“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掌握了对“力”概念的一般研究思考,因此这节课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画出“弹性”。引导学生结合重力这个以前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理解重力和弹性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这是对重力知识的探讨,也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弹性这个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重力名言)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学习,而是将零碎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教学事业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学生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进一步的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其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有在良好的教学工作当中,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性和质量性。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当中,便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先伦.浅谈思维导图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J].才智,2020(18):24.
[2]安方君.基于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J].高考,2020(09):50.
[3]范必强.高中物理学生自主复习能力培养探析[J].考试周刊,2019(18):142+144.
[4]刘玉光.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5):167.
[5]关帮典.善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J].教师,2018(1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