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伍尚平
[导读] 在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中,政治认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伍尚平
        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在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中,政治认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注重实质性,富有影响力以及“理论穿透力”“情感影响力”,是一种高品质的政治认同培养素材。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细致研究,挖掘以及运用红色文化,从保障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强化红色文化教学育人功能,培养所教授高中生政治认同,为学生增添校园红色文化气息是探究红色文化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中生,政治认同
        1红色文化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本身是一种融合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元素的先进文化,它有着广泛性,是生动的教材,在“文化延续”“价值导向”“政治指导”“道德楷模”等多个层次中起着无法取代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为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能引领高中生的价值观走向正确的道路,丰富了培养途径,激发了群体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1.1红色文化为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1.1.1红色文化中凝聚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为高中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数不胜数的革命遗迹,鲜活的人物事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革命前辈们创业之艰和守业之难,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心灵的升华,为培养政治认同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最终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帮助高中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未动摇过。这种理想信念激励了无数的革命者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勇于摆脱困境,敢于战胜一切,最终实现胜利。红色文化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为灵魂。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心智未熟的高中生很容易被误导,他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内在信念,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运用经典案例、讲述动人故事,在红色氛围中感染当代高中生,可以促进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1.1.2红色文化也可以深化我国高中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红色文化其中包含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执着向上的创新精神”“批判和自我审查的思辨精神”“踏踏实实的务实精神”等等精神品质,这些都可以深化我国高中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在高中课堂上老师把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进程之中,用优秀的榜样楷模激励学生,同时运用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便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增加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领导着学生将个人奋斗目标以国家未来发展为方向,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
        1.2 红色文化为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党在艰苦的革命路程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其主要分为两类:“红色物质形态文化”和“红色非物质形态文化”。并且红色物质形态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革命文艺作品”“烈士陵园”“革命英雄”“革命历史文物”等等。红色非物质形态文化又分为“制度类”以及“精神类”。
        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比如:沂蒙山,井冈山和延安这三大我国在革命战争阶段时最典型的老革命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处于抗日战争阶段以及土地革命阶段的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茶陵,大南山等革命遗址;广东省肇庆市沙浦革命烈士陵园,鳌头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德庆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


        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中的制度类是我党在革命时期的“方针”“纲领”“政策”“路线”等,比如:“过渡阶段总路线”“土地革命阶段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全面抗战路线”“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路线”“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星火燎原方针”等。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中的精神类是我国党组织和人民拥有的坚忍不拔,绝不屈服的精神品质,例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等
        所以,这些多姿多彩,绘声绘色的革命事迹是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这些事迹都是以历史遗址为主体,传扬其革命英雄的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学生奠定了红色文化思想的基础,使心中充满信念。并且,我国的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变得鲜活,更吸引学生容易接受。
        2红色文化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路径探究
        2.1强化红色文化的教学育人功能
        将红色文化巧妙地与高中课堂教学相结合,红色文化为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提供了充足多彩的教育材料,发展了多种途径,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教育应积极融入课堂,与课堂教学融合。首先,红色文化内容应写进高中教材,根据本土红色文化制作辅导读物。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关于“党”“道路”“制度”等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特征”“表现形式”“内涵”和“当代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红色文化。最后,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从理论灌输转变为“案例式”“互动式”“实践式”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了解英雄事迹,学习革命前辈们的伟大精神,然后再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带入感情的对所了解的英雄事迹进行分析和评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2.2把红色文化融入高中实践教学中。
        高中学生教育强调要遵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是获得认知的最直接途径。依据此观点,教师应该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中生实践教学,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首先,政治专职教师以及其他部分教师要系统规划、合理安排,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实践课程。教师要寻找时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与当地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企业进行洽谈,设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为学生谋求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前辈们的艰难奋斗历程,以实现情感共鸣。其次,政治专职教师应该注重开展纪念日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在一些特殊的革命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如组织“某市革命知识竞赛”和“某市红色演讲”等竞赛活动。最后,教师应注重创新的集体活动形式,促进活动的正规化,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教师可协同校团委、学生社团,以组为单位,由教师带队开展以“探寻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寻找革命老区,探索革命传统,走近红色文化,系统学习历史背景和其蕴含的价值观。
        3结语
        总之,红色文化内容丰富、素材多样,无疑已经成为高中生政治认同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结合红色文化来培养我国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挖掘红色文化中丰厚的教育价值,深入探索红色文化的教育道路,能为思想政治领域提供新视野和新尝试,同时对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提供良好平台和依照,这对发展我国高中阶段人才培养以及革新培养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畅, 王立仁.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培育路径探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4):30-34.
        [2]蒲小轩. 红色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16):0010-0010.
        [3]石家松[1].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活用红色文化资源探讨[J]. 福建教育研究, 2019, 000(001):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