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地理学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 田秉涛
[导读]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田秉涛
        保山曙光学校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理要素和地理综合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演化规律及其区域特征。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等特点[[1]傅伯杰.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J].地理学报,2017(11):1923-1932][1]。目前,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思维方法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地理学习思维的形成,是不断深入而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2]蒋敏.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4):46-48

        个人简介:田秉涛,男,汉族,32岁,硕士研究生,高中地理教师,中学二级教师,邮编:678000,联系电话:18313086008,通讯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郎义村1号保山曙光学校 ][2]。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总结,试图提供几种重要的实用的地理学思维方法,以供广大学生学习参考。
关键词:人地关系  二分法  时空思维  图形分析  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包含三大模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在学习这三大块知识的时候离不开相关的地理学思维和方法,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案例分析,同时通过材料介绍了地理学当前的最新研究手段和方法“3S”技术。但是,相关基础方法的总结和基本思维的运用还需要学生和老师在学习和学中去感悟总结,笔者经过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和总结,分享以下五种重要的地理学思维供广大学生学习参考。
1.人地关系思维
    地理学的根本思维之一。地理学研究的两大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其与各种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大主体中去发现地理问题、寻找地理学原因、解决地理学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分析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的原因时,其原因之一在于地理环境本身:由地质历史时期研究结果,当前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原因之二在于人类活动导致:人类大量砍伐植被、过度的温室气体排放使温室效应增强。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人地关系思维去进行,自然原因我们无力改变,但人类活动我们可以合理控制,因此,很容易引出解决全球变暖的措施:植树造林、低碳减排等。
2.二分法思维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最原始的两大模块,学好这两块知识,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方面知识的必备专业素养。

因此,在分析地理学问题时要学会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别找到对应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这就是基本的二分法思维。例如:在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中,主要包含以下自然要素:地形(地貌、地势)、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质条件等;人文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劳动力、资金、市场、交通、政策、科技、产业基础、文化习俗等。
3.时空思维
         地理学重在研究地理要素、事物或现象的时空演变规律,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必须注意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关于地球46亿年来生物演化的学习,可以轻松的分为两块:①隐生宙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当时的生物较少,原始生命诞生于海洋中并主要存在于海洋中,主要有:细菌、蓝绿藻、无脊椎动物;②显生宙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开始从海洋向陆地扩张,动物先后出现了:脊椎动物、昆虫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类人猿出现、人类诞生;植物先后出现了:陆生裸蕨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除46亿年来的生物演化外,包括:海陆变迁、构造运动、矿产形成都要把握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顺序对应空间位置去熟练掌握。
4.图形分析思维
         地理学包含的概念、理论较多,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特别重视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还多知识点都能够用图形来呈现,所以我们老师常和学生强调面对高考时,每位同学至少应掌握成百上千幅图,并能手动绘制相应的简图,这才是最佳的地理学习状态。例如:在水循环这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植被覆盖率高会导致地表径流的增加。其实,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图形分析法来理解:如图一所示,在裸露的地表,当降水发生时,没有植被的阻挡,地表径流将很快顺着山坡流走,没有充分的时间下渗,因此,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如图二所示,在覆盖有植被的地表,有植被截留雨水、吸收雨水、阻挡径流的作用,地表径流流速减慢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5.可持续发展思维
    地理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贯穿整个地理学研究的主线,故可持续发展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来解决相关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区位条件分析评价类、目的意义类、建议措施类问题。以工业区位布局为例:①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区应重点考虑按其主导区位因素来布局,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②符合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还要符合生态效益,所以还必须考虑工业污染的最小化问题,如:大气污染型工业应布局盛行风的下风向、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综上所述,这五种重要的地理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价值,但思维的运用需要不断的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的导向作用和应用价值。同时这也是地理学“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在学习和教学中需要将以上几种思维结合地理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来展开运用,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希望本文提供的思维方法,能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