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金
四川省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来说,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教材知识的掌握,更加要注重学生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当今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以哪种模式开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掌握独特教学方法,对历史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解析,从这方面出发,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本文立足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希望为全面提高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水平;教学研究
引言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历史核心素养来对学生的历史展开系统的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会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淘汰,而是会形成学生自身必备的良好品格与综合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及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悟,由重视集体转向重视个人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本身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一、加强教师史学素养,辅助学生提升素养
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就是历史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而言,多数历史教师对于史学素养的要求逐步降低,且对于史学素养的理解还仅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其精髓;另外,史学素养决定着高中历史教学水准的高低,对于历史教师而言非常重要,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养成压力。基于以上两点因素,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课本内的潜在史学知识,例如,就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来说,教师需要对教材目录与内容烂熟于心,对于每个章节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进行课外的史料补充,以此拓展自身的史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逐步养成历史核心素养。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教师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的提升与完善自己,并且要逐渐改变以往的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努力创建新课程理念。历史教师要不断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对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新课改内容的学习,从而转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新课改的目标是我国当前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的对现有的历史课程进行优化升级,要不断的更新具体教学内容以及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要积极的将新课程理念有效的融入到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当中。教师要由以往的以分为本的教学理念向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过渡,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水平而努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高中历史学科囊括了古今中外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时间跨越几千年,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容易混淆,并且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相关联系的能力也较差,从而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这个学习方法,利用一些符号、颜色以及图片等元素将相应的知识重点和要点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完整记忆、梳理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当我们学习“百家争鸣”相应的知识点时,首先提示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因此思想上才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涌现出了很多思想流派。然后让学生以不同的思想流派为切入点,按照各个流派的主要思想内容、背景、内在联系等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最好设计成树状图, 这样方便学生完善不同流派的相关内容, 并在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关键节点,如“儒家的孔子师从老子,而儒家荀子的两个徒弟韩非和李斯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将各个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背景、联系等都梳理清楚了,而且还对百家争鸣延续几百年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四、设计课堂提问,探究历史真相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而高中历史中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繁杂,但却不失连贯性和真实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真相,并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辨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心胸和视野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五、教师重视课后总结与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能力
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展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师生的配合默契程度。一节好的历史课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去打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课后,我们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反思,因为没有完美的课程,只有更加完美的课程。教师要从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逐步构建高效课堂。例如,高中教师可以组建教师研究讨论小组。针对本年级历史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已经存在的问题,抑或是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重难点,教研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分析,采用逐步击破的模式,化整为零,攻克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还可以真正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而很多学生都认为它枯燥无趣,也因这门学科需要背下来的知识点太多而对其产生厌倦的心理。但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它还代表着曾经的鲜活人物和繁盛的古今过往,那是真实发生过、存在过的事物。对于历史素养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高层次的,是一个过程理解、慢慢产生兴趣的过程。因此,教师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自我修养,实现健康全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宗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0(11):174-175.
[2]范胜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