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平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实验小学校 629100
摘要:从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分析,班主任是采用传统的管理为主,这样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控制性和强制性,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的情绪出现逆反化,反而会影响到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从管理艺术角度分析,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注重管理的艺术性提升和软硬兼施,提升管理的效率,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思想行为的规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言
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是希望借助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将学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班集体中收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共同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力量。学生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尽快适应班级生活。
一、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
对于小学学校的发展而言,必须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确保其中的规划内容将各个方面都涵盖在内,并且要全面落实每个规划内容,从而有效发挥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效性,保证发展目标的真实存在并努力实现。而班级管理作为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学校的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地被落实,从而使规划的落实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如何把握好柔性和硬性的管理界定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的纪律性,总是习惯性对学生实施硬性管理,这不但会给学生留下严厉、冷漠、刻薄的形象,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一种敬畏感,甚至是惧怕感。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实施性,但是,这会为师生之间的相处带来一定的阻碍,学生很难敞开心扉向班主任展示自己,而教师很难与学生平等相处。部分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总是期望学生无条件的服从课堂纪律,对于优秀的学生进行单一地表扬和鼓励,而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使得平等管理的理念未能得到全面化实现,这样就导致班主任丧失应有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并且,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其会逐渐地丧失自我认知和自信。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创设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也是班级发展的主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就是需要班主任重点思考的问题了。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要懂得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存在感,进而突出学生的作用,改善学生的实践状态。但是,部分班主任在学生进行实践的时候,喜欢打断学生,认为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样是不对的,班主任错误的思想,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不敢再在班集体中表现真实的自己。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反思,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跟随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例如,笔者为了发挥学生的个性组织学生围绕文明班集体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班集体赋予新的意义,诠释班级的文明、文化。学生一听说是展示自己的优势,都显得很积极,纷纷表示想要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力量。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学生挑选了演讲比赛、黑板报设计、名人名句、诗词我能行等活动,并为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学生实践完成后,笔者对学生的付出予以了表扬和肯定,特别是学生所展现的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学生在班主任的表扬下,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自己的长处。
3.2制订公平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制订公平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公平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氛围。班主任在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仔细阅读,并且要严格遵守,使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学生都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中的一员,维护班级荣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年龄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与认知能力,对于很多事物都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想要更好地使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形成正确的认识,班主任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相应的班级例会,例如,在例会上,教师可以先让班级干部对一周的班级情况进行汇报,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奖励,对于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班主任要了解具体原因,在给予批评的同时,也要及时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积极按照管理制度改正。
3.3培养学生的竞争和自律意识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所以,老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划归一组,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为赛题进行一场友谊比赛,在竞争中表现优异的个人要提出表扬,并且形成榜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优异者,着重给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和谐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良性竞争,逐渐具备一定的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比如,可以安排学生组织班级出游活动、组织黑板报活动等,逐渐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能力,让学生努力争做学习和班级活动的榜样,给后进者做出表率,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减轻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负担,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3.4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主人,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第一,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那么班主任就一定要重视班级制度的制定。在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既能够使班级制度更加适用于学生,又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这种情况下班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不会产生阻力。不仅如此,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熟悉以及学习规章制度的过程。第二,由学生筹备班级活动。让学生筹备班级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难度大的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积极摸索出一套可执行的方案。所以,每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积极转变管理思想,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发展,做好班级管理的基本工作,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尚博.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38):205.
[2]常秀华,杨慧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19(03):90.
[3]王冬.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方法探讨[J].新智慧,2018(21):35.
[4]宗美琪.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8(14):293.
[5]潘世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