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齐格
[导读] 高校教育管理是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的保障工作之一

        齐格
        西北政法大学710018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是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的保障工作之一,对于高校知识教育、德育教育以及日常事务的有效衔接起到重要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落后,无法很好地满意高校教育管理现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因此,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效果,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改善了高校原有的数据环境,提高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要将自身的管理模式发展为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优化。
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十分迅速,给人们的工作以及居家生活带去了巨大的改变以及便利条件。信息传递渠道更多、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为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缩影。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了高校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为了响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紧跟科技进步的时代脚步,不断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整体水平,满足高校发展需求,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传统模式正在经历着重大改革与创新,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手段,传统人工机械化管理逐渐被智能化管理所替代,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
        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信息化通常称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很多人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解,是将其视为一种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集中通过当代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改变,主要是提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反馈速度以及信息准确度,从而提高整个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1].但是,2013年,教育部出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即将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更加强调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更加重视通过管理信息化提升各类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更加注重破解制约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更加重视数据的精准科学和实时生成”.也就是说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向智慧教育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国家标准文件GB/T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从总体架构上引导和规范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多年来智慧校园的建设,国内各大高校智慧教育管理已取得了一些基础性的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的建设和业务系统的建设等方面,但仍难有效应对校园复杂多变的需求.本次调查关注智慧教育管理最重要的体现: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
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大数据应用的意识
        要想更好地将大数据应用到教育管理中,就要合理地对各种教学数据和数据的归纳方法进行信息化效率的检测。然而,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大数据的应用意识,既无法将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出来,又限制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落实与发展。
        (二)高校数据信息融合比较困难
        高校教育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学生的专业信息及个体成长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信息化管理。只有将社会数据与高校学生数据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信息化管理。然而,部分高校进行数据采集时很难从社会数据中获得有效数据,尽管有些学校能够获得相应数据,但是具有片面性和短暂性,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探索
        (一)加快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现如今,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模式改革与创新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了各个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各高校为了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都开始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加快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出一个满足自身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管理系统,同时结合了多种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在校师生以及管理人员有效联系起来,通过校园内部网络形成一张全面覆盖的局域网,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登录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平台进行访问,以此获得实时的信息和数据,为在校师生提供完整的信息查询以及管理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需求。
        (二)优化校内外信息整合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采集社会数据困难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社会数据信息与高校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联合相关市场部门对企业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折线图分析法把握不同企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相关情况。第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发展需求将市场上的相关企业联合起来,使其加强合作,并对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加以整理,再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利用分层理论构建产业发展信息库。

第三,相关部门应该将高校教育数据与企业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构建一个富有共享价值的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则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及时获取高校的最新动态,从而促使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通过合作与交流,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企业则可以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课题、难题交给高校,让高校师生进行科研攻关。第四,企业与高校应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为此,高校可以依据社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应数据建立基础数据管理平台,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组建科研团队,展开科研探索,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高校还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向外数据采集与分析机制,形成一套更加符合自身管理特征的数据信息系统,为更好地建设数据化信息平台奠定基础。
        (三)组建高信息素养的教育管理团队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作为管理工作创新的基础以外,还必须配备好的软环境进行必要支持,以此才能保证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和创新,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与质量。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要集中力量、整合现有的师资资源,组建一支具有高信息素养的教育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大量信息的处置工作,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高校需要在人才招聘上引进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技术人才,对现有的教育管理团队进行人才充实,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其次,高校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专业化的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处理能力,彼此之间更好地配合工作,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四)创新信息管理思路,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管理者应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数据资源高度重视,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对历史上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对实时产生的新数据做分析存储,新旧数据的整合必然应用到大数据技术,更需要管理者树立大数据的观念和思路,管理者要对新数据有分析性、相关性和思维性的意识。很多高校将行政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结合开来,而并未留意到行政管理并不适合信息化管理。只有转变思路,转变管理方式,形成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管理理念,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助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五)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力度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力度,以此才能确保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快速改革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高校教育管理需求。高校需要从自身教育管理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符合自己管理要求的全方位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约束管理人员工作行为,为学生管理、学校事务管理提供方便,同时加强了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另外,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对教育管理的每一个改革与创新设想实施进行规范,促成教育管理目标实现。
        (六)采用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要遵守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范,根据高校管理信息的体系结构和数据集下的学生管理数据子集标准,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信息数据的标准化,不仅要保证它的权威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还要保证它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如各高校之间可相互借鉴,研发和改进系统,同时也可以将信息化管理人员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参考,建造改进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标准的数据,涵盖了招生、学籍、教育、培养、考试、学位等多个方面。当然,每所高校也可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做出自己的规定。加强与外部高校之间的数据结合,利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信息。它可以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到指明发展方向的作用,选择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道路。
        (七)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重视投入-产出效益,整合社会资源
        当前高校信息化进入关键时期,云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时刻改变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形态.高校有必要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动向,首先建立健全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性;其次转变信息化的建设思路,重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社会资源整合,重视信息化新技术带来的实际物质效益,着重从投入-产出角度衡量信息化的资源配置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悄然而至,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再适应高校当前的教育管理环境以及发展趋势,要求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立足于高校教育管理现状,认清互联网信息时代带来的信息技术变革,明确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从而遵守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管理办法丰富与创新、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管理效果,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23(03):190-191.
[2]刘晶.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0(49):230-231.
[3]刁智刚.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J].数码世界,2020(11):226-227.
[4]戴燕龙.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求学,2020(35):29-30.
[5]傅坤.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如何创新发展[J].文教资料,2020(26):101-102.
[6]赵德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31+33.
[7]宋佳.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与思考[J].知识文库,2019(04):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