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学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中心小学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师,老师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并将其具体化、精细化。我们体育教师要学习新的课改理念, 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不断学习,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重视教学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 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 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同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以人为本;教学方法;思考
一、小学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促使教师们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这意味着,在体育教育领域上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其改变在于发现原来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其次,要增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育观念等,因此,体育老师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们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现代社会对人的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状况。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什么独立性,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可能在体育课堂中会有超出自己身体能力范围之内的活动,这就需要老师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运用策略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家长式的关系。教师上课板着一副面孔, 把体育器材发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玩就可以了。发生安全事故, 也是一顿训斥。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对体育老师产生恐惧, 不利于体育教学, 会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到厌烦。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 改变教学方式,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和意志, 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我在教学800米跑时, 让学生通过我的讲解获取跑的知识, 特别是中途跑。由于田径教学比较枯燥, 我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安排了比赛。在跑的过程中, 部分学生感觉没意思, 往往敷衍比赛。这时, 我会跟着学生, 一边跑, 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会觉得, 老师也在跑, 我不能不跑。这样, 学生的心理得到了解放, 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在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时, 教师可以做一些奔跑方面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展现学生能力。
(二)加强教师以人为本的理论指导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三观以及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充分,他们在学校中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以及依赖感,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加强完善自身体育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让教师有以人文本的想法以及具体措施,老师本人要对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进行认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老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课上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进行游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只有老师在课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小学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家长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工作道路上一帆风顺,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报一些补习班、兴趣班,这在无形间就给孩子添加了许多压力,除了课上的学习以外,还要参加各种培训辅导,致使物极必反的后果。孩子们一整天的时间一半都用来学习,难免会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其实提高身体健康并不难,只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坚持以人为本,老师让学生对每项锻炼项目进行合理的锻炼,具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在医学角度上,每一个器官的运行,都代表了每项身体健康标准。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观念,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现代的小学体育活动是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做一些小游戏。但是学生身体的每一项功能都需要加以锻炼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学校得不到很好地锻炼,从而也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固然主要,但是若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支持,一切只是白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在体育教学方面会对同学的促进作用很大,因此,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我们要积极地去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开展一些素质练习,健康的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体育科目是在众多科目中唯一需要进行大量实际操作的科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需要课上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课下实际情况的操作。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要注意学生身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活动。所以进行体育教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小学的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够以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作为依据,去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体育中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峰.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坚持以人为本[J]. 青年时代, 2019, (012):246.
[2]周永林.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 基础教育研究, 2014, (017):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