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杰
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齐河县技工学校)251100
摘要:由于"1+X证书"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土建类高校本科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的管理教学,按照传统的专业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中职院校专业新形势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对我国中职专科院校"1+X"土建证书教学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其证书制度下的中职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教学改革;"1+X"证书制度;BIM人才培养
引言
为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到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精准的学情分析取舍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课时的分配。融入AR、VR、BIM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将企业评价列入主要的评价指标。将上述教学改革创新手段广泛应用在房屋工程建筑学、平法学知识图与建筑钢筋应力算量等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兴趣,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技能更加能够贴合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1]
一、BIM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BIM建模人员(BIM工程师)
重点培养各类复合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管理高级人才(bim专业类型高级工程师)为了实现以专业为主的教学发展目标,基于实际科研工作整合教学科研过程,对整个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进行划分,将多个专业模块的一体化整合教学科研分解,校企科研合作教学协同,以一个新的专业BIM模型专业课程体系贯穿整个专业课程内容教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onebim学的核心理念在于使学校既来之在仅有一个专业课程中,通过整合植入多个新的bim专业类型课程模块,并基于新的国际工程职业教育体系标准,设计可以开发独立的一个专业bim模型专业课程体系。
二、具体的教学改革体系设计
搭建"院系专业课程"联动教育体系,通过学院从各层面综合统筹学院资源、成长与教学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联合出资立项了院级联动BIM建筑技术相关应用教育平台与企业合并成立系级联动BIM中心,开展联动BIM建筑技术。通过全面教学、实践应用、研究程序应用,学院联动教育体系的有效建立,极大程度促进了学院BIM建筑技术相关应用教育工作。BIM建筑技术相关应用课程覆盖了学院土建类全各个专业,贯穿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2]
(一)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以训为主、战训结合、真题实战"三级递进实训教
学模式。(1)真题实战: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增强就业能力。(2)战训结合:通过项目专业训练,提高专业素养。(3)以训为主:通过课程训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成立"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和"BIM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二)搭建课程体系
借助"1+BIM课程重构魔方"系统,把经过系统模块式架构优化后的中职院校课程按不同专业定向需求和不同层次,分别进行定向分类多元重构,智能化并且定制化地进行设计打造出一套能够符合不同专业人才生源定向需求入口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以便于企业能够完成高校中职人才资源定向分类并且多元的层次定向整合培养。
1.根据职业院校的不同生源情况,将模块化课程再分解为程内容模块,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课多模"、"一模一师"、"一模多师"、"一师多模"等方式分工及组合教学,模块、教材和教师灵活组装或交叉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2.应用新专业课程教学技术、新专业课程教学工艺、新专业课程教学规范都在不断更新新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以及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内容。将模型企业软件BIM管理模型工业领域的新产品生产管理技术、新产品生产工艺和新生产管理流程规范充分运用融入到本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并充分使用在BIM职业模型中的课程内容。由专业教师指导BIM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评定等级考试和评定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整划,并根据可行性分成模块。包括企业BIM模型企业软件操作能力流程管理实验模块、BIM模型生产能力流程管理实验模块等六大职业能力管理模块。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并使BIM模型课程内容由教师按照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评定标准进行整划,并可分成包括BIM模型软件操作能力管理模块、BIM模型生产能力管理模块等六大能力模块。
(三)强化教师能力建设
1.组建"双师型"bim工程专业人才教师队伍,制定一套具有国际化的高技术水平的大型企业内部文化管理建设问题解决实施方案和企业团队文化管理制度。通过专项工程技术培训、讲座、短期培训、技术研发应用产业,研发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出国工作留学技术进修海外顾问访学、工作坊、沙龙访谈等二十余个多种形式。积极努力培养成为我校企业骨干教师,选聘优秀高新创业者和国际知名企业高级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我校相关技术产业创新研发团队导师,充实我校企业研发团队文化管理技术力量。与其在我国大型建筑行业寻找团队。不如就用国际建筑工程行业信息技术系统与工程技术研发应用等各专业领域具有国际化的知名企业技术专家共同进行长期性和实质性的合作,以此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国际知名BIM工程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培养管理团队。
2.重点开展教师团队管理教师专业实训、团队指导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技能专项专业培训,实现"双元"专业育人。在推行产学与教研相融合的培训基础上,教师实训团队专业培训,特点突显"跨界属性",拓宽职教院校教师团队专业素养发展的新通道,培训课程内容特点突显"需求诊断",立足职业学校与团队教师共同需求,实施教师个性化专业培训。[3]
结束语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之一,对土建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双高"创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研究探索一条"1+X"证书制度试点,还有在其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新路径。希望未来各类中职院校继续探索,带来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孙义刚.1+X证书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建筑识图》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2):7-8+14.
[2]袁明慧,武永峰,年立辉.“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BIM课程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7):170-172.
[3]俞磊.“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20,41(03):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