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胡雪
[导读]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水平的高低

        胡雪
        讷河市学田镇中心学校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我谈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情,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认真调查和研究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情况。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朋友。比如在批改作业时,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同时写上一些鼓励性语言,写上“You are very clever ,the teacher believe you ,come on .”或“well done”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他们是点滴的进步,我都要加以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主体,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执行者。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此要激发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图文并茂,要贴近生活,要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中来,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深入了解英语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四、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放教学形式,提倡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自己去归纳总结。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 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同时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教师就要动脑筋,如何合理运用小组合作,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期开始第一次月考后,我把本班同学分成14各小组,每个小组(4人)都有一位英语成绩较好,口语很不错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对话和课文操练过程中,学生所需承担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合作小组建立的过程中需尊重“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        
        人人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