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成
宜昌市第八中学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性。民间美术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美术风格大相径庭,但是都包含了本时期独特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石洞上的绘画,石板上的雕刻,木片上的刻画……无一不包含了本时期的劳动、学习、战争等,从民间美术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民族精神,爱国精神。
关键词:初中美术;民间美术;结合
引言
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之前都喜欢游玩于民间,学习民间的美术风格,以此寻求创作灵感。正所谓高手在民间,民间美术中各种各样的造型和绘画风格都是在日常劳作和学习生活中获得的灵感,在中国美术中是一抹不可磨灭的光彩。学习民间美术,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的结合。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
艺术不应该是死板的,每一幅画,每一个雕刻都应该具有饱满的情绪,情感终究才是艺术的落脚点,写文章尚且要求真情实感,方能动人心魄,艺术又何尝不是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美术情感意识的培养,在开启一件艺术品的创作之前,要先深度考虑这件艺术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再让这份主题绘于纸上。不得不说,民间艺术便具有情感丰富的特点,其更多的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朴实敦厚、勤劳勇敢、乐观风趣等优良品格,从中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的广大智慧,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结合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可以通过每一幅画的背景描述和文化灌输等方式,让学生感悟艺术创作的不易,发现艺术品的魅力所在。家庭用品也是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里找一个最具美术价值的生活用品,亦或是工具等,带到课堂上,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面,思考此物是否真的具有艺术价值?其价值的体现又在何处?是否可以通过这个物品观察到某些情感?然后基于这个物品融入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进行再创作。
例如,通过对瓷碗的观察,或许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瓷碗,形状、花纹都各不相同,或许没有歌曲《青花瓷》当中描述的那么美好,情感那么丰富,但其中也免不了包含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独特性。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展览馆进行欣赏,通过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和收集背景资料,以在课堂上分享个人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内涵,寻找个人创作与民间美术的结合点。[1]
二、与实际结合开展教学
艺术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寻找当地有价值的艺术品,一份充满新意的涂鸦,一个看似随意,却内含满满的雕刻,一栋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的特点的建筑物……这些在日常中便可随时看见的物品,在教师的发现与筛选之下,就能成为课堂之上的讲解重点。一个村子的宗祠,一个民族的服装,还有他们房子上的雕刻,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有可能发展成精美的艺术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一次大观察和再发现,或许平日里习以为常的建筑物,在细心的观察之下,就会发现它的精美之处,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建筑物存在的价值,除了遮风避雨之外,它的存在必然还有其他的意义。
随着交通和信息的发达,过去古老的村子将不再闭塞,它可能吸引着游客和迁移者的到来,那就必然会涉及到民族文化的融合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的文化建筑与服饰装扮和迁移者们的文化建筑和服饰装扮,观察前后的变化,进而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体现出文化的交融。在古诗词当中也可以找到艺术创作的灵感,通过诗词的引导,想象出其中或宏伟或平淡或温馨的画面,进行思维的构建。
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青箬笠、绿蓑衣、细雨。哪样没有强烈的画面感?哪样不足以勾起创作者的创作欲?这不仅仅是事物的堆叠,而是意境的层层叠加,教师无需要求学生画完全部,这未免有些急于求成,光是把其中的一个意境画到极致便可以近乎完美。教师就可以从这些实际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品,并将它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发现,去探索,加入自己的思维,进而进行创作。
三、利用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在评价一个作品的同时,看到其的优缺点,并找出方法进行完善。教师可以找一些民间艺术品的照片和图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同鉴赏,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临摹在书法中是至关重要的,在美术学习中也不例外,初学者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对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在一遍遍的仿绘当中,找到线条的描绘和阴影的应用入手点,再结合课堂上的知识,归纳出自己的感悟,然后抛开原图,顺着自己的思维,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再度创作。鉴赏的足够多,临摹的足够多,创作灵感就像一个喝饱水的海绵,需要时轻松一挤,水滴就哒哒低落 ,并不需要花费大力气。那如何让学生们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心甘情愿的完成漫长的临摹过程呢?那就需要教师动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久坐在教室的学生,往往都是渴望教室外风景的,而采风又是寻求灵感的一大手段,美术课与传统的文化课不一样,教学工作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完成,教室外的山水草木才是更好的学习地点,这浑然天成的图画,才是学生更喜欢的教学方式,经过大自然的洗礼,他们脑海中惟妙惟肖的图画才能跃然于纸上,或动态或静态,或欢喜或忧郁,或广阔或狭小,面对这样庞大的、自然的临摹图景,每个学生的感悟和发挥方向或许都是不一样的。这份天赐的美好,又何尝不是艺术品,它仍然处于民间,仍然属于民间美术,只不过这创作者是自然,而非人类罢了。大自然的手笔是有很多人渴望临摹的,在大街小巷的某个废弃房屋墙上,或许就可以看到高耸的山,青葱的树,鲜红的花,绿茵的草,高飞的鸟,还有浅游的鱼,这美不胜收的景色被某位或是某几位创作灵感爆发的民间艺术家们搬运到了墙面上,造就了市区中的另一份美景,让那些从未见过此景的人,都能让学生得以窥见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美好。[2]
结束语
民间美术才是美术的发源地,在美术还没有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之前,民间的绘画雕刻艺术就已然存在,并且生生不息保留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创作,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入民间美术的天地,让初中的美术教学与民间艺美术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付金磊,张善娟.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作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0(28):127-128.
[2]吴海波.浅谈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的结合[J].中国新通信,2020,22(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