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泰来县大兴镇阿拉新小学
162400
摘要 : 美术教育是一个被教育界遗忘的角落,在美术课的开设上大多都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学校,更是这样,甚至有的学校从孩子进校门到毕业都不知道有美术这门课。在一些大的城市美术课也作为一门主课的放松、娱乐方式出现在课表上,可有可无。好多人士都以为美术不重要,学不学都可,殊不知美术对孩子的情商智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bstract:
Art education is a the corner that is forgotten by education in art class, the opening of mostly form now on, especially in some remote schools, especially so, even some schools from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school gate to the graduation all don't know have art this course. In some big cities have art also as a core classes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appeared in the schedule, dispensable.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art is not important, not learning can be learned, but to the child's emotional quotient IQ art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关键词 :
民族意识;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智力;迫不急待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 美术教育对民族意识的培养
对孩子的美术教育,从涂鸦开始,并不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它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画画本身与孩子们的心灵靠的很近,它的直观性、随意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对儿童、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和高尚人格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可以让他们知道我国的优良绘画传统,增加爱国意识。因此美术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中国的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上至故宫博物院的古代文物,名家字画,下至乡村小院的窗花、民间刺绣,无不散发着我国传统艺术的芳香,讲述着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
如能把这些文化很好的带到课堂,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讲解和她的文化背景的简述,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爱国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
小时候玩过的布老虎、皮影、脸谱面具,看过的书法、国画作品等优秀的传统艺术,现在还深深的印在脑里,可现在看看当前还有多少这样的艺术文化氛围?北京的四合院,多么具有中国建筑的典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好多都拆迁了,外国人都为中国人感到遗憾。
取而代之的是西洋式的高楼大厦,我们民族的文化正在被西方的文化所替代,当代的年轻小辈,有多少人还愿意看中国的国学,有多少人还会背诸如三字经的经典文章,还有多少人能够很流利的读通文言文,还能有多少人能把中国的汉子写的潇洒漂亮?少了!很少了!更多的人被时代的潮流带走了,尤其是继80后的90后,那些应该成为更好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多的不愿从事这样的事业,或爱好。我想除了时代各种思潮的冲击,更主要的是教育的原因。记得我们这里的教育局到乡里视察,正好听一节美术课,老师讲的是“国旗”在黑板上画了一面国旗,五颗星星画到国旗的边沿,当时下边的领导问:“那五颗星星怎么在边上了?”老师非常尴尬,一时下不了台找了个说法:“这是风中的国旗。”才算勉强下了台!像这样失败的课例是很多的。一个非专业的美术教师上课仅凭理解去分析美术里的理论知识只能是给美术教育带来很多的麻烦!只能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可悲!可悲啊!
再就是美术教育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为了画画而画画,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我所接触到的家长,开口就问:“人家的孩子画的很好、很像,我家的孩子画得不像,所以我想让他培训一下,学了一段时间,画的还是不像,有的家长就说不是这块料之类的话,就不让孩子学画画了。这都是对美术错误的理解,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这样的形式让孩子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宇宙。认识做人、团结、互赢等做人的道理!只是这样的素质的训练在美术里很抽象,很难让常人理解罢了!同时美术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许多能力,如: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接下来说一下美术教育对这些能力的影响。
2、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美术教材里有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一个剪纸,一个泥塑都锻炼了学生手的灵活性,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器官都参与进来,使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
我们美术教材中也有户外写生课,带着学生亲自去体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博大胸怀与喜怒哀乐。并且向大自然学习,认识改造我们的环境,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美术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美好的、激情的、每个孩子都能以很大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创作”中,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体会到实践的乐趣,动手劳动的乐趣,提高孩子动手改造世界的意识。一开始学生只是临摹一些基本的制作技法,随着技法的熟练,动手能力的提高,他们会自己创造出许多的技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首脑眼的配合能力。
3、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创造性的劳动最有价值,比如我国四大发明,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只有不断创造,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据科学研究,孩子在两岁时,就已具备了创造性的绘画才能,虽然只是简单的涂鸦,我们成人很难分辨,但他已经开始借助绘画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形象越来越容易辨识,一些简单的形象,教师不做示范,他们也能根据已有的形象和经验创造性地描绘出来。 四五岁时他们不但能创造单个形象,还能创造性地表达故事情节。而到了小学,他们创造的形象更加复杂,更加关注和突出细节。他们的绘画从过去的表达思想活动,而向表达思想情感过渡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上。
可在实践中,我们的学生身上这些特点并不明显,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美术教育没有遵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规律来展开教学,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是在农村。我看到孩子画面中形象小且画面不够完整、胆怯、个性不够突出,表达内容不够丰富,创造能力弱。在我们的美术课中,有各种写生、欣赏、手工等内容,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多种技能,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创造欲望随之而来,创造能力不断提高。美术课中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其促进作用。反之,其它活动中的技能知识训练也作用于美术。所有知识形成了一个循环体,促进着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初中教师之友》作者:杨佩文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出版
【2】《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作者:谢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出版
【3】《艺术美学》作者:万书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4】《国内外教育文摘》合订本 牛元柱 《国内外教育文摘》编辑部 2003年出版
【5】《罗丹艺术论》作者:葛赛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出版
【6】《谈美》作者: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