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   作者:李翠翠1,杜孟和2,刘尚军1
[导读] 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指向性和实用性十分突出。

        李翠翠1,杜孟和2,刘尚军1
        1.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康养与食品学院,河南 南阳,473004
        2. 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河南 南阳,473004
        【摘要】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指向性和实用性十分突出。为了在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使其从内而外符合社会生产建设的要求,需要在进行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教学的同时引入思政教育。本文将分析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方法,希望提出的分析方案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教学;分析研究
引言
        食品理化分析核心内容涉及到的部分较为广泛,其中包括食品生产成品,食品生产原材料,食品生产半成品,食品生产中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食品生产辅料等,其涉及到食品生产潜在问题,突发问题,生产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光是对食品生产不安全成分的分析就涉及到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兽药残留等多个因素指标的分析研究问题。食品理化分析能够为食品监督部门对食品的生产流程控制,生产职能分配,食品的监督管理标准提供科学的等级划分指数。食品安全关系民生问题,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明确自身工作的存在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为我国人民的食品安全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对此需要在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教学。
一、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教学注意事项
        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除了向学生传输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肩负着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课程的精髓魅力的重要作用。食品理化分析课程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发解决分析问题,加强观察分析能力,提升动手操作方法等理念。这样是为了培养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同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保持高度统一和谐。对此要注重理论和实践比例协调,重视锻炼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在进行教材选择和课程安排上,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实践课程比重较大的课程设计安排形式。课堂教学安排也着重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减少食品检验类教材的比重,注重从实践实验中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存在的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期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事件分析中注意事项。同食品质量检验单位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现实要求保持高度统一,定向培养专门的人才。利用本校可以支出的资源做好典型的项目分析工作,编撰契合度高的特色教材,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同食品企业的需要保持高度统一。根据企业应用需求,可以把食品理化分析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食品理化分析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二是食品营养组分的检测;三是食品安全性检测。可以组织学生去食品企业进行参观同有充足从业行业经验的前辈进行友好交流,明确岗位的真实需要,顺利实现自身专业技能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在检验每种成分时,根据不同的检验对象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避免纸上谈兵。
二、课程思政同食品理化分析融合的重要意义
        要想让思政教育和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先在古代文学课程中找到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把这些契合点连接成一条思政教育的脉络,然后把这个脉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最后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有效构建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机制,推动思政元素在食品理化分析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明确学科课程定位,以此明确育人机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极其重要教学目标和任务。

为此,各高校可将思政课作为重要阵地及理论源泉,在食品理化分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科衔接、融通体系和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食品理化分析教师要在学科衔接、融通体系的引导下,统一食品理化分析与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建立全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食品理化分析是培养未来我国食品安全掌舵人的重要基础课程,为了保证我国的未来食品安全建设能够完成薪火相传,需要在课程期间融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培养理念。保证学生的从业初衷和基本职业素养符合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为我国未来民生建设提供优秀负责人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思政同食品理化分析融合方法分析
3.1 课程思政基本意义
课程思政在同食品理化分析教学融合之前需要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特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各种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证所有课程的功能,履行全体教师的教育责任。课程思想政治指导同一个方向的不同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联系和融合。将立德树人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观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点,组织专门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成分和要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价值发展和形成融入教育。并使思想意识与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产生共鸣。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观点被有机地整合到专门课程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案例中,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课程思政的教学本质出发,根据食品理化分析的课程安排,细化理念渗透的方式,从每一单元的课程教学计划单位出发,量化积累。由此实现长远的教学目标计划分析。
3.2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食品理化分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这就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对自身任职的专业课程具有明确的认识,及时更新最新的行业动态发展需要。还需要教师紧跟我国的政治思想动态变化,紧跟时事,以便在课堂教学期间顺利完成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专业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今天,大多数教师教和教人们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育和日常工作,缺乏学习思想和政治理论,缺乏系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以及对政治,思想政治的学习。在尊重课程建设规则的前提下,专业教师在实现知识转移和课程能力训练以及课程思想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发现并强调价值主导功能。充分发掘政治成分,发挥德育功能,不断优化的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了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必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实现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这要求完成课程思想和政治教育设计,并增强学生在教授专业知识方面的价值判断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形成能力。课程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和专业知识的转移不可分离。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灌输思想和政治内容的专业老师。根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计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四、结语
食品理化分析是培养我国未来食品安全建设者的重要课程,为了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同职业道德观相匹配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做好食品理化分析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从食品理化分析的现实要求出发,尊重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在实践中完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格的磨练。

参考文献
[1]崔丽伟,胡平,刘俊桃.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初探[J].山东化工,2020,49(24):161+163.
[2]容英霖.云课程在食品理化分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20,36(10):163-164.
[3]李跑,李佳仪,郑郁,蒋立文,李尚科,杨清华.食品理化分析技术综合大实验教学的利与弊[J].广州化工,2020,48(01):175-176.
[4]李跑,李佳仪,郑郁,蒋立文,李尚科,杨清华.“雨课堂”在《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01):144-145.
[5]崔丽伟,刘俊桃,舒友琴,胡平.《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改革实践与探索[J].山东化工,2019,48(18):196+198.
[6]李跑,郑郁,蒋立文,李尚科,杨清华.《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问题与改革[J].广州化工,2019,47(18):142-143.

作者简介:李翠翠(1985一),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面制品研发与理论研究、功能性食品开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