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激文
214101 江苏省天一中学
寒假期间,笔者围绕《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纲要,新课程新教材(简称“双新”)的实施,作了一些思考。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紧扣学生未来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
一、什么是“文明课堂”
什么是文明课堂?我们该如何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呢?我的回答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臂膀。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个人仪表、谈吐,即个人素养是第一位的。
联系实际教学,我认为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文明课堂。文明课堂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自主、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敢于迎接挑战。第二,有较强的适应力,在急剧变化的未来世界中,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第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能适应多样化和多彩的未来社会。
1.文明课堂需要:“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就文明课堂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和调控。
2. 文明课堂需要“授之以渔”------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时,教师作必要的示范与导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将其交由学生来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只是认真听讲,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在学生讲完后,才将其中的重点、难点、遗漏知识和相关知识给以说明和补充。 。
3.文明课堂需要“永续发展”------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我们的课堂如何永续发展呢。高考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精力不是放在“下载”高考题目上,而应放在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上。我们的文明课堂需要培养大写的人,“着力点”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有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我们崇尚文明课堂,更要践行文明课堂。
二、如何落实“文明课堂”
1、课堂生态与潜能开发
课堂情境是个难以准确表述的概念,因为它虽可以充分感受却实在难以言传。如果我们期待不拥挤的课堂,不木讷的学生,希望课堂教学能开出“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散发独特芳香的话,我的文明课堂主张是,创设情境,为课堂生态与学生的潜能开发作好铺垫。生物学是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情境的创设、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走进展开。离开生活的课堂教学是驯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真奇妙的生物世界蕴含着真善美,充满了感染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主张真实情境导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成功作品或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来创设实验操作的氛围。例如,“酶”实验中,几种错误实验现象的展示:没有遵循等量原则,不是单一变量等等, ……这些与实验操作注意点有关的错误细节的故意展示,可以让“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说话”, 让试管、烧杯、溶液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正所谓草木均有意,处处皆育人。在这种文明课堂里,师生“交往互动,教学相长”。
以上真实的情境将抽象的理论以物态的形式表现,使比较机械的教材“还原自然的生命”。在情境的创设中,用“和谐、无痕”思考教学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二、超越简单与有效教学
一般认为,学生将隐含的经验类知识转化为外显的编码化知识,这就是悟。一些学者认为,“悟”的边缘状态即是“愤悱”,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俗地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积极参与为核心标准,有深层的思考的教学才是高效的。例如:1“变量的控制”;2减数分裂的学习。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系列动画演示。但对于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分裂的全过程等知识的似懂非懂,如过眼烟云。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留白排序”进行减数分裂的识图教学,当排序发生错误后,变换“学生”重排,或打乱“次序”重排,或带着“问题”进行排序……通过课堂上留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悟者”“问者”“论者”的角色。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博学和智慧来造就自己、丰厚自己,从而把脉文明课堂的教学实际。
如果说,博学是教育的载体,智慧就是魅力的翅膀。有人说,教师的魅力能让学生怠惰的双脚从此有了快乐前行的缘由,我说“博学智慧”是文明课堂参悟中,超越简单与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思维拓展与创新务实
“学问贵知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质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在实际教学中,激疑起思——确定问题——引导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感悟——启迪反思,通过一系列设计,帮助学生主动“质疑和反思”,利于内容和主题循序渐进地开展,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探究欲望常用的好办法,思维感悟也就应运而生。例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各类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范围,实验温度的控制,插条的选择,扦插的方法,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勇于提出个人见解,自己设计不同于书上的实验过程、方法,并做实验验证,在全班反思交流。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根”长在哪里?它必需成长在教师全心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和谐的生态溶液”中。
结语:“双新”背景,首先要直面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其次,文明课堂要聚焦双新背景,以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为基底,应对新挑战,拥抱新变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只要在文明课堂的路上,厚道为人,诚心育人,心怀梦想,全心投入,相信, 我们的课堂可以很美、很大,我们的文明课堂之花会更加争香斗艳,绚丽多彩。